中国电影管理制度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绪论 | 第11-15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11页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电影管理的空间要素 | 第15-25页 |
(一) 逐渐丰富的电影定义 | 第15-16页 |
(二) 电影的三种属性 | 第16-20页 |
1. 电影的文化属性 | 第17-18页 |
2. 电影的商品属性 | 第18-19页 |
3. 电影的大众传播属性 | 第19-20页 |
(三) 电影的功能 | 第20-24页 |
1. 文化传递功能 | 第21页 |
2. 教育功能 | 第21-22页 |
3. 娱乐功能 | 第22-23页 |
4. 促进经济功能 | 第23-24页 |
(四) 电影行业发展的趋势——大众化、全球化 | 第24-25页 |
二、电影的管理哲学及管理维度 | 第25-30页 |
(一) 电影管理的缘起 | 第25-27页 |
(二) 电影管理的思维向度 | 第27-30页 |
1. 文化属性下的管理维度 | 第27-28页 |
2. 商品属性下电影的管理维度 | 第28页 |
3. 大众传播属性下的管理维度 | 第28-29页 |
4. 调和的力量:三种属性的平衡 | 第29-30页 |
三、我国电影管理流变史及现状 | 第30-39页 |
(一) 国家制度与电影 | 第30-31页 |
(二) 我国电影管理流变史 | 第31-32页 |
(三) 我国电影管理现状 | 第32-39页 |
1. 我国目前实施的电影管理制度 | 第33-36页 |
(1) 电影制作机构的设立管理 | 第33-34页 |
(2) 电影剧本(梗概)立项的管理 | 第34页 |
(3) 我国的电影审查制度 | 第34页 |
(4) 影片的发行与放映管理 | 第34-35页 |
(5) 电影片的进出口管理 | 第35页 |
(6) 电影后期市场的管理 | 第35-36页 |
2. 我国电影管理制度的特点 | 第36-37页 |
3. 现行管理制度下的中国电影市场 | 第37-39页 |
四、国外电影管理模式考 | 第39-45页 |
(一) 美国的电影管理模式 | 第39-42页 |
1. 电影内容方面:审查制到分级制 | 第39-41页 |
2. 市场运作方面:无序竞争到反垄断 | 第41-42页 |
(二) 韩国的电影管理模式 | 第42-45页 |
1. 电影繁荣的原动力:开放的电影制度 | 第43-44页 |
2. 自由发展的空间:电影放映配额制 | 第44-45页 |
五、我国电影制度的完善 | 第45-56页 |
(一) 国内外电影管理模式对比分析 | 第45-48页 |
1. 传播过程是否顺畅 | 第45-47页 |
2. 法治程度是否充分 | 第47-48页 |
(二) 他山之石:对完善我国电影制度的探究 | 第48-56页 |
1. 增强电影扶植政策 | 第48-49页 |
2. 千呼万唤分级制度 | 第49-53页 |
(1) 我们要求入场:对电影分级制度的呼吁 | 第49-52页 |
(2) 如何安排我们:分级制度实施中应把握的要点 | 第52-53页 |
3. 彻底实施院线制 | 第53-55页 |
4. 理想模式:放映配额融合开放市场 | 第55-56页 |
结语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