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一、绪论 | 第9-13页 |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二) 研究目的 | 第10-12页 |
| (三) 研究意义及方法 | 第12-13页 |
| 二、电影中重庆形象的60 年变迁 | 第13-25页 |
| (一) 陪都时期:战时重庆形象 | 第15-17页 |
| (二) 20 世纪50 至70 年代:重庆影像基本空白 | 第17-19页 |
| (三) 20 世纪80 年代至21 世纪初:新兴发展阶段 | 第19-20页 |
| (四) 2002 年至今:繁荣发展阶段 | 第20-25页 |
| 1. 现代都市故事片 | 第20-23页 |
| 2. 农村数字电影 | 第23-25页 |
| 3. 古装片 | 第25页 |
| 三、电影中重庆形象的特征:兼容并包 | 第25-34页 |
| (一) 传统与现代交叠 | 第28-31页 |
| 1. 城市建筑 | 第28-29页 |
| 2. 交通工具 | 第29-30页 |
| 3. 休闲娱乐 | 第30-31页 |
| (二) 城市与农村统筹 | 第31-32页 |
| (三) 刚与柔并济 | 第32-33页 |
| 1. 山水之城 | 第32页 |
| 2. 重庆美女外柔内刚 | 第32-33页 |
| (四) 雅与俗共赏 | 第33-34页 |
| 四、电影中重庆形象的提升路径 | 第34-41页 |
| (一) 充分利用城市资源 | 第35-39页 |
| 1. 自然资源 | 第35页 |
| 2. 历史文化资源 | 第35-36页 |
| 3. 政策资源 | 第36-37页 |
| 4. 经济社会发展资源 | 第37-38页 |
| 5. 新闻事件资源 | 第38-39页 |
| (二) 扬长避短,突出特色 | 第39-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