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国家公债、债券、外债论文

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化发行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第12-13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14页
        1.3.1 研究思路第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3 论文框架第14页
    1.4 论文的研究重点、创新点与不足第14-15页
2 地方债市场化发行概述第15-19页
    2.1 地方债的概念、分类和特征第15-16页
        2.1.1 地方债的概念第15页
        2.1.2 地方债的分类第15页
        2.1.3 地方债的特征第15-16页
    2.2 地方债市场化发行的特点第16-17页
        2.2.1 市场化发行需遵循市场机制定价第16页
        2.2.2 市场化发行需进行信用评级第16页
        2.2.3 市场化发行需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第16-17页
    2.3 市场化是地方债发行改革的必然趋势第17-19页
        2.3.1 市场化发行是地方政府硬化预算约束的客观要求第17页
        2.3.2 市场化发行是地方政府加强债务管理的内在要求第17-18页
        2.3.3 市场化发行是地方政府长期可持续融资的必然要求第18-19页
3 我国地方债发行历史沿革与现状第19-22页
    3.1 我国地方债发行历史第19-20页
        3.1.1 非市场化发行阶段第19页
        3.1.2 按市场化原则“自发自还”阶段第19-20页
    3.2 我国地方债发行现状分析第20-22页
        3.2.1 发行制度建设情况第20页
        3.2.2 当前发行模式第20-21页
        3.2.3 2015年发行情况第21-22页
4 我国地方债市场化发行面临的挑战第22-30页
    4.1 非市场因素影响发行,债券定价不合理第22-27页
        4.1.1 地方债的定价机制第22页
        4.1.2 信用利差反映不充分第22-25页
        4.1.3 二级市场流动性不足第25-26页
        4.1.4 影响地方债定价的非市场因素第26-27页
    4.2 信用评级制度不健全,评级流于形式第27-28页
        4.2.1 评级标准尚需完善第27页
        4.2.2 评级机构独立性不足第27-28页
        4.2.3 评级信息获取渠道不畅第28页
    4.3 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执行力不足第28-30页
        4.3.1 制度建设尚待完善第28-29页
        4.3.2 制度执行还需加强第29-30页
5 国外地方债发行经验借鉴第30-34页
    5.1 美国市政债发行制度第30-31页
        5.1.1 美国市政债券的发行主体和债券类型第30页
        5.1.2 美国市政债券的发行条件和审批方式第30页
        5.1.3 美国市政债券的发行方式第30-31页
        5.1.4 美国市政债券的法律制度和监管架构第31页
        5.1.5 美国市政债券的信息披露机制第31页
        5.1.6 美国市政债券的信用评级与增信机制第31页
    5.2 日本地方债发行制度第31-33页
        5.2.1 日本地方债的发行主体和债券类型第32页
        5.2.2 日本地方债的发行条件和审批方式第32页
        5.2.3 日本地方债的发行方式第32页
        5.2.4 日本地方债的法律制度与监管架构第32-33页
        5.2.5 日本地方债的风险预警机制第33页
    5.3 美、日地方债发行管理经验借鉴第33-34页
6 完善地方债市场化运行机制的政策建议第34-40页
    6.1 建立健全市场化风险定价机制第34-35页
        6.1.1 提高发行定价市场化水平第34页
        6.1.2 创新发行方式第34-35页
        6.1.3 积极发展地方债二级市场第35页
    6.2 规范地方债的信用评级第35-36页
        6.2.1 构建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技术体系第35页
        6.2.2 提高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和客观性第35-36页
        6.2.3 加强评级过程的监管第36页
    6.3 增强信息披露透明度第36-37页
        6.3.1 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第36页
        6.3.2 健全信息公开的内部协调机制第36页
        6.3.3 加快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第36页
        6.3.4 建立重大事项披露制度第36-37页
        6.3.5 构建地方债信息披露监督和保障机制第37页
    6.4 健全市场监管和风控机制第37-38页
        6.4.1 建立以财政部为主导的地方债发行监管体系第37页
        6.4.2 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第37-38页
    6.5 完善财税相关配套改革第38-40页
        6.5.1 财力与事权相匹配财税体制的建立第38页
        6.5.2 公开、透明预算管理制度的构建第38页
        6.5.3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的完善第38-40页
结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种新型混凝土的强度及抗裂性试验研究
下一篇:唐代宦官的佛教信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