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 第12-13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3 论文框架 | 第14页 |
1.4 论文的研究重点、创新点与不足 | 第14-15页 |
2 地方债市场化发行概述 | 第15-19页 |
2.1 地方债的概念、分类和特征 | 第15-16页 |
2.1.1 地方债的概念 | 第15页 |
2.1.2 地方债的分类 | 第15页 |
2.1.3 地方债的特征 | 第15-16页 |
2.2 地方债市场化发行的特点 | 第16-17页 |
2.2.1 市场化发行需遵循市场机制定价 | 第16页 |
2.2.2 市场化发行需进行信用评级 | 第16页 |
2.2.3 市场化发行需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 第16-17页 |
2.3 市场化是地方债发行改革的必然趋势 | 第17-19页 |
2.3.1 市场化发行是地方政府硬化预算约束的客观要求 | 第17页 |
2.3.2 市场化发行是地方政府加强债务管理的内在要求 | 第17-18页 |
2.3.3 市场化发行是地方政府长期可持续融资的必然要求 | 第18-19页 |
3 我国地方债发行历史沿革与现状 | 第19-22页 |
3.1 我国地方债发行历史 | 第19-20页 |
3.1.1 非市场化发行阶段 | 第19页 |
3.1.2 按市场化原则“自发自还”阶段 | 第19-20页 |
3.2 我国地方债发行现状分析 | 第20-22页 |
3.2.1 发行制度建设情况 | 第20页 |
3.2.2 当前发行模式 | 第20-21页 |
3.2.3 2015年发行情况 | 第21-22页 |
4 我国地方债市场化发行面临的挑战 | 第22-30页 |
4.1 非市场因素影响发行,债券定价不合理 | 第22-27页 |
4.1.1 地方债的定价机制 | 第22页 |
4.1.2 信用利差反映不充分 | 第22-25页 |
4.1.3 二级市场流动性不足 | 第25-26页 |
4.1.4 影响地方债定价的非市场因素 | 第26-27页 |
4.2 信用评级制度不健全,评级流于形式 | 第27-28页 |
4.2.1 评级标准尚需完善 | 第27页 |
4.2.2 评级机构独立性不足 | 第27-28页 |
4.2.3 评级信息获取渠道不畅 | 第28页 |
4.3 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执行力不足 | 第28-30页 |
4.3.1 制度建设尚待完善 | 第28-29页 |
4.3.2 制度执行还需加强 | 第29-30页 |
5 国外地方债发行经验借鉴 | 第30-34页 |
5.1 美国市政债发行制度 | 第30-31页 |
5.1.1 美国市政债券的发行主体和债券类型 | 第30页 |
5.1.2 美国市政债券的发行条件和审批方式 | 第30页 |
5.1.3 美国市政债券的发行方式 | 第30-31页 |
5.1.4 美国市政债券的法律制度和监管架构 | 第31页 |
5.1.5 美国市政债券的信息披露机制 | 第31页 |
5.1.6 美国市政债券的信用评级与增信机制 | 第31页 |
5.2 日本地方债发行制度 | 第31-33页 |
5.2.1 日本地方债的发行主体和债券类型 | 第32页 |
5.2.2 日本地方债的发行条件和审批方式 | 第32页 |
5.2.3 日本地方债的发行方式 | 第32页 |
5.2.4 日本地方债的法律制度与监管架构 | 第32-33页 |
5.2.5 日本地方债的风险预警机制 | 第33页 |
5.3 美、日地方债发行管理经验借鉴 | 第33-34页 |
6 完善地方债市场化运行机制的政策建议 | 第34-40页 |
6.1 建立健全市场化风险定价机制 | 第34-35页 |
6.1.1 提高发行定价市场化水平 | 第34页 |
6.1.2 创新发行方式 | 第34-35页 |
6.1.3 积极发展地方债二级市场 | 第35页 |
6.2 规范地方债的信用评级 | 第35-36页 |
6.2.1 构建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技术体系 | 第35页 |
6.2.2 提高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 第35-36页 |
6.2.3 加强评级过程的监管 | 第36页 |
6.3 增强信息披露透明度 | 第36-37页 |
6.3.1 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 | 第36页 |
6.3.2 健全信息公开的内部协调机制 | 第36页 |
6.3.3 加快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 第36页 |
6.3.4 建立重大事项披露制度 | 第36-37页 |
6.3.5 构建地方债信息披露监督和保障机制 | 第37页 |
6.4 健全市场监管和风控机制 | 第37-38页 |
6.4.1 建立以财政部为主导的地方债发行监管体系 | 第37页 |
6.4.2 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 第37-38页 |
6.5 完善财税相关配套改革 | 第38-40页 |
6.5.1 财力与事权相匹配财税体制的建立 | 第38页 |
6.5.2 公开、透明预算管理制度的构建 | 第38页 |
6.5.3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的完善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