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研究情况概述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3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2.1.1 见习教师 | 第13页 |
2.1.2 教师培训 | 第13页 |
2.1.3 培训模式 | 第13-14页 |
2.1.4 “交互”式培训 | 第14页 |
2.2 国内外关于见习教师培训的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17页 |
2.2.1 国外关于见习教师培训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15页 |
2.2.2 国内关于见习教师培训研究现状分析 | 第15-17页 |
3 对见习教师培训现状的思考 | 第17-20页 |
3.1 见习教师的时代特点 | 第17页 |
3.2 当前教师培训的新形势 | 第17页 |
3.3 当前县级培训机构对见习教师培训的思考 | 第17-20页 |
3.3.1 存在的不足 | 第17-18页 |
3.3.2 对培训模式的思考 | 第18-20页 |
4 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20-22页 |
4.1 成人教育理论 | 第20页 |
4.2 人本主义学习观 | 第20-21页 |
4.3 反思性教学理论 | 第21-22页 |
5 “交互”式农村见习教师培训模式之构建 | 第22-33页 |
5.1 “交互”式农村见习教师培训模式的要素 | 第22-30页 |
5.1.1 “交互”式农村见习教师培训目标 | 第22页 |
5.1.2 “交互”式农村见习教师培训的内容 | 第22-27页 |
5.1.3 “交互”式农村见习教师培训的途径 | 第27-29页 |
5.1.4 “交互”式农村见习教师培训的评价 | 第29-30页 |
5.2 “交互”式教师培训的程序 | 第30-33页 |
5.2.1 培训前期准备工作 | 第30-31页 |
5.2.2 实施培训计划 | 第31-32页 |
5.2.3 后期的考核工作 | 第32-33页 |
6 农村见习教师 “交互”式培训的实践 | 第33-51页 |
6.1 调研先行,确定培训内容 | 第33-39页 |
6.2 了解需求,丰富培训形式 | 第39页 |
6.3 四方联手,创新培训途径 | 第39-45页 |
6.3.1 完善管理制度 | 第40-45页 |
6.3.2 细化培训目标 | 第45页 |
6.3.3 优化资源配置 | 第45页 |
6.4 主体参与,多元考核评价 | 第45-51页 |
7 研究的初步成效 | 第51-54页 |
7.1 “交互”式农村见习教师培训模式初步建立 | 第51-52页 |
7.2 以中小学校作为农村见习教师培训基地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 第52页 |
7.3 农村见习教师能力得到提高 | 第52-53页 |
7.4 农村见习教师培养的系列政策和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 第53-54页 |
8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