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实物期权波动率及价值对电信投资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图表索引第11-14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25页
   ·投资项目决策方法及其演进第14-18页
     ·以贴现现金流(DCF)为代表的传统投资项目评价方法第14-17页
     ·以实物期权为代表的不确定性投资项目评价方法第17-18页
   ·实物期权方法在投资项目决策中的应用及局限第18-21页
     ·实物期权研究应用现状第18-19页
     ·实物期权定价模型中波动率的取值问题第19-21页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1-22页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2-23页
   ·论文研究创新点第23-25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5-38页
   ·实物期权在投资决策领域的理论及应用研究第25-30页
     ·实物期权方法的对资本性开支决策的适用性研究第25-26页
     ·国内外实物期权在投资决策中行业应用研究第26-30页
   ·实物期权中波动率的理论及算法研究第30-33页
     ·波动率在期权定价中的意义第30页
     ·实物期权定价中波动率的主要算法和存在问题第30-33页
   ·系统动力学在投资管理领域的理论及应用研究第33-36页
     ·系统动力学基本理论及适用性分析第33页
     ·系统动力学在投资管理领域的研究及应用第33-36页
   ·实物期权与系统动力学结合的研究设计第36-38页
第三章 投资项目决策流程及波动率影响因素分析第38-51页
   ·投资项目决策过程第38-42页
     ·投资项目决策过程的特点第38-39页
     ·传统投资项目决策过程的局限性第39-40页
     ·现代投资项目决策过程概述第40-42页
   ·投资决策过程中波动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第42-48页
     ·投资项目决策过程中的波动性概述第42页
     ·投资项目决策过程中波动性产生的分类第42-43页
     ·投资项目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的来源第43-46页
     ·影响投资项目决策过程波动率的不确定因素分析第46-48页
   ·不确定因素对波动率的影响机制第48-51页
     ·投资决策机制概述第48页
     ·不确定因素对波动率的影响机制分析第48-51页
第四章 实物期权投资的系统动力学决策建模第51-70页
   ·总体思路第51-52页
   ·投资项目决策流程系统路径分析第52-54页
     ·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决策路径第52-53页
     ·电信企业投资项目决策路径第53-54页
   ·投资决策的系统动力学建模(电信业务投资)第54-63页
     ·确定系统边界第54页
     ·确定系统变量第54-55页
     ·因果关系图和流图第55-59页
     ·输入全部方程和参数第59-62页
     ·利益计算机进行模拟,对模型进行调试及修正第62页
     ·根据方案设计调控参数,进行仿真模拟第62-63页
   ·方案设计和波动率的计算第63-66页
     ·情景及方案设计第63-66页
     ·波动率的测算第66页
   ·期权价值和项目价值的计算第66-68页
   ·扩展性分析及决策建议第68-70页
第五章 系统模型对移动数据业务的实用性分析第70-82页
   ·移动数据业务发展现状第70-74页
     ·移动数据业务概述第70-72页
     ·3G业务现状第72-74页
   ·移动数据业务投资决策面临的问题第74-81页
     ·移动数据业务投资及收入特征与发展趋势第74-79页
     ·移动数据业务投资中的不确定性分析第79-81页
   ·系统模型对移动数据业务投资决策的适用性分析第81-82页
第六章 移动数据业务投资决策实证研究第82-106页
   ·业务背景介绍第82-83页
   ·彩信投资决策系统仿真设计第83-87页
     ·仿真目的第83页
     ·参数设计及基本假设第83-84页
     ·系统仿真思路第84-85页
     ·仿真方案设计第85-87页
   ·系统仿真及计算第87-106页
     ·模型调式及运行第87-92页
     ·情景模拟及分析第92-102页
     ·波动率及实物期权价值的计算第102-106页
第七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项目决策延展性分析第106-137页
   ·敏感性分析及其延展第106-133页
     ·敏感性分析第106-130页
     ·敏感性分析下一步延展第130-133页
   ·模型的下一步优化第133-135页
   ·波动率确定延展性分析第135-137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37-139页
   ·论文的主要成果第137-138页
   ·研究不足及展望第138-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47页
致谢第147-14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8-150页
附录第150-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批判的地域主义苏州新城区建筑形象塑造策略研究
下一篇:互联网环境下在线广告位置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