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0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 邻菲罗啉的简介 | 第10-11页 |
1.2 邻菲罗啉衍生物的发展 | 第11页 |
1.3 邻菲罗啉及其衍生物的应用 | 第11-18页 |
1.3.1 在配位化学中的应用 | 第11-13页 |
1.3.2 在发光材料中的应用 | 第13-15页 |
1.3.3 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 第15页 |
1.3.4 在缓蚀液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1.3.5 在生物和传感器方面的应用 | 第16-17页 |
1.3.6 在吸附方面的应用 | 第17页 |
1.3.7 在光催化方面的应用 | 第17-18页 |
1.4 本文的立题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4.1 立题思路 | 第18-19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基于邻菲罗啉的金属离子显色吸附剂 | 第20-38页 |
2.1 引言 | 第20-2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1-24页 |
2.2.1 实验试剂和药品 | 第21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1-22页 |
2.2.3 材料的合成 | 第22-23页 |
2.2.4 材料表征 | 第23页 |
2.2.5 金属离子的可视化捕捉 | 第23页 |
2.2.6 p H的影响 | 第23页 |
2.2.7 竞争离子的影响 | 第23页 |
2.2.8 吸附实验 | 第23-2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4-37页 |
2.3.1 BET分析 | 第24-25页 |
2.3.2 SEM分析 | 第25-26页 |
2.3.3 红外分析 | 第26-27页 |
2.3.4 可视化分析金属离子 | 第27-29页 |
2.3.5 pH影响 | 第29-30页 |
2.3.6 XPS分析 | 第30-31页 |
2.3.7 等温吸附模型 | 第31-33页 |
2.3.8 动力学 | 第33-36页 |
2.3.9 竞争离子的实验 | 第36-37页 |
2.3.10 脱吸附实验 | 第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Fe~(2+)/邻菲罗啉/TiO_2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38-50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8-41页 |
3.2.1 实验试剂和药品 | 第38-39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9页 |
3.2.3 材料合成 | 第39-40页 |
3.2.4 材料表征 | 第40页 |
3.2.5 光催化降解实验 | 第40-41页 |
3.2.5.1 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40页 |
3.2.5.2 可见光下降解甲基橙 | 第40-4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1-49页 |
3.3.1 降解实验 | 第41页 |
3.3.2 XRD分析 | 第41-43页 |
3.3.3 SEM和TEM分析 | 第43-44页 |
3.3.4 BET表面积和孔径分布 | 第44-45页 |
3.3.5 红外分析 | 第45-46页 |
3.3.6 紫外可见光谱 | 第46-48页 |
3.3.7 热重 | 第48-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Fe~(2+)/氨基邻菲罗啉/TiO_2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50-61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0-51页 |
4.2.1 主要试剂和药品 | 第50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0-51页 |
4.2.3 材料合成 | 第51页 |
4.2.4 材料表征 | 第51页 |
4.2.5 光催化降解实验 | 第51页 |
4.2.5.1 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51页 |
4.2.5.2 可见光下降解甲基橙 | 第51页 |
4.3 结果和讨论 | 第51-60页 |
4.3.1 光催化降解实验 | 第51-53页 |
4.3.2 XRD | 第53-54页 |
4.3.3 SEM和TEM分析 | 第54-55页 |
4.3.4 BET | 第55-56页 |
4.3.5 红外分析 | 第56-57页 |
4.3.6 Zeta电位分析 | 第57-58页 |
4.3.7 紫外可见光谱 | 第58-60页 |
4.3.8 热重 | 第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
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