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功能材料论文

基于邻菲罗啉的环境功能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0 研究背景第10页
    1.1 邻菲罗啉的简介第10-11页
    1.2 邻菲罗啉衍生物的发展第11页
    1.3 邻菲罗啉及其衍生物的应用第11-18页
        1.3.1 在配位化学中的应用第11-13页
        1.3.2 在发光材料中的应用第13-15页
        1.3.3 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第15页
        1.3.4 在缓蚀液中的应用第15-16页
        1.3.5 在生物和传感器方面的应用第16-17页
        1.3.6 在吸附方面的应用第17页
        1.3.7 在光催化方面的应用第17-18页
    1.4 本文的立题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1.4.1 立题思路第18-19页
        1.4.2 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基于邻菲罗啉的金属离子显色吸附剂第20-38页
    2.1 引言第20-21页
    2.2 实验部分第21-24页
        2.2.1 实验试剂和药品第21页
        2.2.2 实验仪器第21-22页
        2.2.3 材料的合成第22-23页
        2.2.4 材料表征第23页
        2.2.5 金属离子的可视化捕捉第23页
        2.2.6 p H的影响第23页
        2.2.7 竞争离子的影响第23页
        2.2.8 吸附实验第23-2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4-37页
        2.3.1 BET分析第24-25页
        2.3.2 SEM分析第25-26页
        2.3.3 红外分析第26-27页
        2.3.4 可视化分析金属离子第27-29页
        2.3.5 pH影响第29-30页
        2.3.6 XPS分析第30-31页
        2.3.7 等温吸附模型第31-33页
        2.3.8 动力学第33-36页
        2.3.9 竞争离子的实验第36-37页
        2.3.10 脱吸附实验第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Fe~(2+)/邻菲罗啉/TiO_2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研究第38-50页
    3.1 引言第38页
    3.2 实验部分第38-41页
        3.2.1 实验试剂和药品第38-39页
        3.2.2 实验仪器第39页
        3.2.3 材料合成第39-40页
        3.2.4 材料表征第40页
        3.2.5 光催化降解实验第40-41页
            3.2.5.1 标准曲线的制作第40页
            3.2.5.2 可见光下降解甲基橙第40-4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1-49页
        3.3.1 降解实验第41页
        3.3.2 XRD分析第41-43页
        3.3.3 SEM和TEM分析第43-44页
        3.3.4 BET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第44-45页
        3.3.5 红外分析第45-46页
        3.3.6 紫外可见光谱第46-48页
        3.3.7 热重第48-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Fe~(2+)/氨基邻菲罗啉/TiO_2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研究第50-61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实验部分第50-51页
        4.2.1 主要试剂和药品第50页
        4.2.2 实验仪器第50-51页
        4.2.3 材料合成第51页
        4.2.4 材料表征第51页
        4.2.5 光催化降解实验第51页
            4.2.5.1 标准曲线的制作第51页
            4.2.5.2 可见光下降解甲基橙第51页
    4.3 结果和讨论第51-60页
        4.3.1 光催化降解实验第51-53页
        4.3.2 XRD第53-54页
        4.3.3 SEM和TEM分析第54-55页
        4.3.4 BET第55-56页
        4.3.5 红外分析第56-57页
        4.3.6 Zeta电位分析第57-58页
        4.3.7 紫外可见光谱第58-60页
        4.3.8 热重第60页
    4.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71页
研究成果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针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清MMP-9及TIMP-1影响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在慢性应激所致认知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