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1 时代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现实因素 | 第13页 |
1.2 课题研究主体及内容 | 第13-14页 |
1.3 现有研究概述 | 第14-18页 |
1.3.1 发达国家在老年人住区景观设计方面的经验 | 第14-16页 |
1.3.2 国内对老年人住区景观设计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3 国内研究现状总结 | 第17-18页 |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8页 |
1.5 课题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18-21页 |
1.5.1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2 论文结构框架 | 第19-21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2章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适老性相关问题研究 | 第22-33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2-24页 |
2.1.1 京津冀一体化 | 第22页 |
2.1.2 康养产业 | 第22页 |
2.1.3 住区及景观适老性设计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4页 |
2.2 京津冀一体化为康养政策中适老性环境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 第24-27页 |
2.2.1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规划中的康养因素 | 第24-25页 |
2.2.2 相关政策为康养政策中适老环境的发展带来的机遇 | 第25-26页 |
2.2.3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对康养政策中适老环境发展的正面引导 | 第26-27页 |
2.3 京津冀环境发展与社区养老空间景观设计的共生与融合 | 第27-31页 |
2.3.1 老年人住区外环境主要特征 | 第27-28页 |
2.3.2 现存城市住区外环境对适老环境营造的依托 | 第28-30页 |
2.3.3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城市养老压力与养老模式 | 第30-31页 |
2.4 京津冀一体化住区景观设计适老性的更新与重塑的必要性 | 第31-32页 |
2.4.1 京津冀城市居住环境的改善 | 第31页 |
2.4.2 促进京津冀城市住区的未来发展 | 第31-32页 |
2.4.3 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 | 第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京津冀区域老年人住区环境现状调研分析 | 第33-50页 |
3.1 京津冀地区城市的区域特征 | 第33-34页 |
3.1.1 人文特征 | 第33页 |
3.1.2 地理特征 | 第33-34页 |
3.2 京津冀老年人住区景观调研前期准备工作 | 第34-36页 |
3.2.1 调研的城市及住区的选定 | 第34-35页 |
3.2.2 调研的主要方法 | 第35-36页 |
3.3 京津冀住区环境现状与老年人行为习惯调研分析 | 第36-41页 |
3.3.1 住区环境现状分析 | 第36-39页 |
3.3.2 日常活动方式分析及行为习惯分析 | 第39-41页 |
3.4 调研分析总结 | 第41-45页 |
3.4.1 老年人对于行为活动的选择 | 第41-43页 |
3.4.2 老年人对于室外活动空间的功能提升诉求及空间的审美诉求 | 第43-44页 |
3.4.3 影响京津冀城市住区景观设计的要素 | 第44-45页 |
3.5 案例分析 | 第45-46页 |
3.6 基于京津冀住区调研分析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46-4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京津冀住区景观适老性设计对策及设计方法研究 | 第50-76页 |
4.1 老年人住区景观适老性整体设计理念与设计原则 | 第50-53页 |
4.1.1 老年人住区景观适老性设计理念 | 第50-51页 |
4.1.2 老年人住区景观适老性设计原则 | 第51-53页 |
4.2 京津冀住区适老性活动场地划分 | 第53-59页 |
4.2.1 社会交往空间 | 第53-57页 |
4.2.2 景观观赏空间 | 第57-58页 |
4.2.3 器械健身空间 | 第58-59页 |
4.3 京津冀住区适老性景观构成要素及设计方法 | 第59-71页 |
4.3.1 步行空间的适老性设计方法 | 第59-62页 |
4.3.2 交通流线中的无障碍设计 | 第62-63页 |
4.3.3 交通系统中适老性设施的设计方法 | 第63-65页 |
4.3.4 坐息空间的适老性设计方法 | 第65-67页 |
4.3.5 适老空间中景观小品分类及设计方法 | 第67-68页 |
4.3.6 绿化空间的适老性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 | 第68-70页 |
4.3.7 植物配置与种植的适老性设计 | 第70-71页 |
4.4 京津冀住区适老性景观中的视觉提升设计 | 第71-74页 |
4.4.1 适老性景观中的视觉体系 | 第71-72页 |
4.4.2 适老性景观中的空间符号 | 第72页 |
4.4.3 设计符号学在景观适老性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 第72-74页 |
4.5 基于京津冀文脉保护的住区景观适老性设计提升建议 | 第74-7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5章 北戴河健康养生岛住区景观适老性设计方案 | 第76-94页 |
5.1 前期分析 | 第76-78页 |
5.1.1 区位分析 | 第76-77页 |
5.1.2 使用人群分析 | 第77-78页 |
5.2 设计目标 | 第78-79页 |
5.3 设计策略 | 第79-82页 |
5.3.1 组团功能“里”的解读 | 第80-81页 |
5.3.2 自然资源的利用 | 第81页 |
5.3.3 口袋景观的营造 | 第81-82页 |
5.3.4 立体多维的景观体系 | 第82页 |
5.4 系统设计 | 第82-88页 |
5.4.1 无障碍交通系统 | 第85-87页 |
5.4.2 植物种植 | 第87页 |
5.4.3 地面铺装 | 第87页 |
5.4.4 灯光系统 | 第87-88页 |
5.4.5 标识系统 | 第88页 |
5.5 分区详述 | 第88-92页 |
5.5.1 综合活动广场 | 第88页 |
5.5.2 康体健身乐园 | 第88-89页 |
5.5.3 感官花园 | 第89页 |
5.5.4 药理疗养 | 第89-90页 |
5.5.5 四季景观 | 第90-91页 |
5.5.6 开心农场 | 第91-92页 |
5.6 细部设计 | 第92-93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结论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8页 |
附录 | 第98-9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毕业设计作品展示 | 第101-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