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乳酸基苎麻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摘要 | 第5-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一章绪论 | 第12-23页 |
| 1.1 聚乳酸基复合材料概述 | 第12-20页 |
| 1.1.1 聚乳酸概述 | 第12-14页 |
| 1.1.2 苎麻纤维概述 | 第14-17页 |
| 1.1.3 聚乳酸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17-19页 |
| 1.1.4 聚乳酸基复合材料的应用 | 第19-20页 |
| 1.2 聚乳酸基复合材料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 1.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21-23页 |
| 1.3.1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1.3.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 第二章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 第23-28页 |
|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 第23页 |
| 2.1.1 材料 | 第23页 |
| 2.1.2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3页 |
| 2.2 纤维测试方法 | 第23-25页 |
| 2.2.1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SEM) | 第23-24页 |
| 2.2.2 拉伸强度测试 | 第24页 |
| 2.2.3 浸润性测试 | 第24页 |
| 2.2.4 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FTIR) | 第24页 |
| 2.2.5 X射线衍射分析测试(XRD) | 第24-25页 |
| 2.2.6 差失扫描量热议测试(DSC) | 第25页 |
| 2.3 聚乳酸基苎麻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表征 | 第25-27页 |
| 2.3.1 拉伸性能测试 | 第25-26页 |
| 2.3.2 弯曲性能测试 | 第26页 |
|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SEM) | 第26页 |
| 2.3.4 质量残留率测试 | 第26-27页 |
| 2.3.5 降解表面显微镜测试 | 第27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碱预处理对苎麻纤维性能的影响 | 第28-35页 |
| 3.1 纤维碱预处理方案 | 第28页 |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28-34页 |
| 3.2.1 单纤维拉伸强度 | 第28-30页 |
| 3.2.2 纤维表面浸润性 | 第30-32页 |
| 3.2.3 纤维表面微观形态 | 第32页 |
| 3.2.4 傅里叶全反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2-33页 |
| 3.2.5 纤维XRD图谱分析 | 第33-34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四章聚乳酸基苎麻增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及优化 | 第35-55页 |
| 4.1 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5-36页 |
| 4.2 制备工艺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36-46页 |
| 4.2.1 纤维配比的影响 | 第36-39页 |
| 4.2.2 模压温度的影响 | 第39-41页 |
| 4.2.3 模压时间的影响 | 第41-43页 |
| 4.2.4 模压压强的影响 | 第43-46页 |
| 4.3 复合材料制备工艺正交实验优化 | 第46-53页 |
| 4.3.1 复合材料制备工艺优化实验方案 | 第46-47页 |
| 4.3.2 最优工艺的确认 | 第47-51页 |
| 4.3.3 改性处理对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 | 第51页 |
| 4.3.4 断面微观形貌分析 | 第51-53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第五章复合材料的降解性能 | 第55-60页 |
| 5.1 土埋堆肥降解复合材料实验方案 | 第55页 |
| 5.2 复合材料降解过程中大气环境测试 | 第55-56页 |
| 5.3 降解过程中复合材料的变化 | 第56-59页 |
| 5.3.1 质量残留率的变化 | 第56-57页 |
| 5.3.2 表面形貌的变化 | 第57-58页 |
| 5.3.3 微观形貌的变化 | 第58-59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 6.1 结论 | 第60-61页 |
| 6.2 展望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