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线路及杆塔论文

交流输电线路杆塔侧电场能采集技术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备供能研究现状第13-21页
        1.2.1 微太阳能采集法第13-15页
        1.2.2 线圈取能法第15-16页
        1.2.3 电容分压取电法第16-19页
        1.2.4 避雷线取能法第19-21页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二章 交流输电线路杆塔空间电场分布特性研究第23-35页
    2.1 输电电杆塔空间电场仿真计算第23-28页
        2.1.1 输电线路合成电场的旋转特性第23-24页
        2.1.2 输电杆塔塔头空间电场仿真计算第24-27页
        2.1.3 电场能采集器安装位置仿真计算第27-28页
    2.2 平板电容的边缘效应对电容值的影响研究第28-32页
        2.2.1 平行板电容值计算方法第30-31页
        2.2.2 上下极板面积不相等对电容值的影响分析第31-32页
        2.2.3 分割上极板并改变间隔对电容值的影响分析第32页
    2.3 栅状电场能采集器第32-34页
        2.3.1 电场能采集器与导线之间电容计算第32-33页
        2.3.2 栅状电场能采集器设计第33-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杆塔侧空间电场能电容分压式采集方法研究第35-50页
    3.1 杆塔侧空间电场能电容分压式采集模型第35-39页
        3.1.1 静电场模型第35-37页
        3.1.2 电路模型第37-39页
    3.2 开关对电容分压式电场能采集作用分析第39-46页
        3.2.1 开关作用下电场能采集器净电荷及电压变化特性第40-41页
        3.2.2 电荷守恒法对开关作用的分析第41-45页
        3.2.3 开关频率对电场能采集作用的实验验证第45-46页
    3.3 空间电场能电容分压式采集实验研究第46-49页
        3.3.1 能量瞬时释放电路研究第46-48页
        3.3.2 电容分压式电场能采集实验第48-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杆塔侧空间电场能谐振式采集方法研究第50-64页
    4.1 杆塔侧空间电场能谐振式采集电路模型及参数特性第50-58页
        4.1.1 杆塔侧空间电场能谐振式采集电路模型第50-53页
        4.1.2 空间电场谐振换能器励磁阻抗参数特性第53-55页
        4.1.3 电压变化下励磁阻抗计算方法第55页
        4.1.4 谐振换能器绕组分布电容第55-56页
        4.1.5 空间电场谐振换能器负载特性第56-58页
    4.2 空间电场谐振换能器优化设计第58-63页
        4.2.1 基本设计原理第58-59页
        4.2.2 铁心材料选择第59-60页
        4.2.3 设计参数确定第60-63页
    4.3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杆塔侧空间场能谐振采集方法实验验证第64-80页
    5.1 实验平台设计第64-65页
    5.2 空间电场谐振换能器测试第65-68页
        5.2.1 空间电场谐振换能器励磁阻抗测量第65-67页
        5.2.2 空间电场谐振换能器分布电容测量第67-68页
    5.3 空间电场能谐振采集实验第68-79页
        5.3.1 空间电场能谐振采集模型验证第68-70页
        5.3.2 谐振换能器铁心饱和对模型计算的影响第70-73页
        5.3.3 负载功率因数对输出功率的影响第73页
        5.3.4 谐振换能器绕组电容对输出功率的影响第73-75页
        5.3.5 平板采集器与栅状采集器效果对比第75-77页
        5.3.6 谐振换能器中谐波电流特性第77-79页
    5.4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六章 面向在线监测装置的电场能采集供电方案第80-98页
    6.1 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装置能耗需求分析第80-81页
    6.2 基于杆塔侧电场能采集的在线监测装置电源方案第81-83页
    6.3 空间电场能采集影响因素研究第83-86页
        6.3.1 电晕对空间电场能采集的影响第83-84页
        6.3.2 温度和湿度变化对电场能采集的影响第84-86页
    6.4 空间电场能谐振采集装置并列运行第86-90页
        6.4.1 电场能谐振采集电路仿真计算模型第86-87页
        6.4.2 谐振换能器最大工作电压选择第87-89页
        6.4.3 人体触碰电场能采集器安全性分析及绝缘防护第89-90页
    6.5 空间电场谐振换能器雷击过电压防护计算第90-93页
        6.5.1 空间电场谐振换能器铁心饱和仿真模型第90-91页
        6.5.2 空间电场谐振换能器雷击电过电压防护计算第91-93页
    6.6 空间电场能超级电容存储技术研究第93-96页
        6.6.1 超级电容器组均压电路第93-95页
        6.6.2 空间电场能超级电容存储与释放电路第95-96页
    6.7 本章小结第96-98页
结论与展望第98-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8-109页
致谢第109-110页
附件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实货制”下铁路货运服务质量管理研究
下一篇:安全防范系统的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