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环境与发展论文

重庆市碳足迹动态特征与驱动力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0-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3页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19页
        1.3.1 碳足迹定义研究进展第14-16页
        1.3.2 国外研究内容进展第16页
        1.3.3 国内研究内容进展第16-17页
        1.3.4 碳足迹研究方法进展第17-19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1.4.1 研究区已有成果第19-20页
        1.4.2 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1.5 研究思路第21页
    1.6 主要研究方法第21-22页
    1.7 数据来源第22-23页
    1.8 技术路线第23-24页
第2章 碳足迹研究相关理论与方法第24-34页
    2.1 碳足迹研究基础理论第24-27页
    2.2 碳足迹研究方法第27-30页
        2.2.1 碳足迹计算方法第27-28页
        2.2.2 碳承载力计算方法第28-29页
        2.2.3 碳足迹评价指标体系第29-30页
    2.3 基于Kaya恒等式的碳足迹驱动力分析第30-32页
    2.4 灰色预测GM(1,1)模型第32-34页
第3章 研究区概况第34-38页
    3.1 重庆市自然资源状况第34页
    3.2 重庆市社会经济状况第34-35页
    3.3 重庆市能源消费概况第35-38页
第4章 重庆市碳足迹特征分析第38-46页
    4.1 重庆市碳足迹总量分析第38-39页
    4.2 碳承载力分析第39-40页
    4.3 净碳足迹分析第40页
    4.4 人均碳足迹、单位面积碳足迹和碳足迹强度特征分析第40-41页
    4.5 重庆碳排放等级分析第41-42页
    4.6 基于GM(1,1)灰色预测模型的重庆市碳足迹趋势预测第42-44页
    4.7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5章 基于LMDI分解的能源碳足迹驱动力分析第46-52页
    5.1 重庆市能源足迹总量分析第47-48页
    5.2 能源结构因素分析第48-49页
    5.3 经济发展因素分析第49-50页
    5.4 人口因素分析第50页
    5.5 能源强度因素分析第50-51页
    5.6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6章 重庆市实现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第52-55页
    6.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推动落后产业结构升级第52-53页
    6.2 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第53页
    6.3 保护植被,提高碳承载力第53页
    6.4 提高低碳意识,倡导低碳生活第53-54页
    6.5 完善节能环保法律制度,加强相关法律监管第54-55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55-56页
    7.1 结论第55页
    7.2 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电机负荷的微电网下垂控制方法研究
下一篇:CS印制板公司技术路线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