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1页 |
1.5 研究创新、重点、难点 | 第11-13页 |
2 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 第13-17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3页 |
2.2 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基础理论 | 第13-17页 |
2.2.1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与特点 | 第13-15页 |
2.2.2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构成 | 第15-17页 |
3 我国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现状 | 第17-26页 |
3.1 我国方志馆建设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背景 | 第17页 |
3.2 方志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属性 | 第17-18页 |
3.3 方志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地位及作用 | 第18页 |
3.4 我国方志馆建设及其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现状 | 第18-20页 |
3.4.1 中国历代方志发展沿革 | 第18-19页 |
3.4.2 当代方志馆发展的背景 | 第19-20页 |
3.5 典型地区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实践 | 第20-23页 |
3.5.1 南京市方志馆:方志呈现载体要多元化 | 第20-21页 |
3.5.2 杭州方志馆:方志馆要力求突出地情主题 | 第21-22页 |
3.5.3 北京方志馆:方志馆要注重梳理脉络和全景展示 | 第22-23页 |
3.6 地方提升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经验总结 | 第23-26页 |
3.6.1 让方志馆首先成为地情馆 | 第23页 |
3.6.2 让方志馆成为充分挖掘地方志资源的良好途径 | 第23-24页 |
3.6.3 让方志馆成为城市文化服务设施的一部分 | 第24页 |
3.6.4 让人才队伍建设成为方志馆建设的突破点 | 第24-25页 |
3.6.5 建立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协调机制 | 第25-26页 |
4 重重庆方志馆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6-34页 |
4.1 重庆及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及发展特点 | 第26-30页 |
4.2 重庆市方志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4.2.1 重庆市方志馆建设进程滞后 | 第30-31页 |
4.2.2 重庆方志馆管理中缺乏统筹全局的规划 | 第31-32页 |
4.3 重庆方志馆建设及公共服务较弱原因的分析 | 第32-34页 |
4.3.1 对方志馆建设重视不够 | 第32-33页 |
4.3.2 缺乏方志馆人才培养计划 | 第33页 |
4.3.3 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 | 第33页 |
4.3.4 地方志资源的开发再利用能力弱 | 第33-34页 |
5 提升重庆方志馆公共服务功能的对策 | 第34-38页 |
5.1 提升重庆方志馆建设的政府重视和投入力度 | 第34页 |
5.2 加强方志馆人才队伍建设 | 第34-35页 |
5.3 建立完善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第35-36页 |
5.3.1 建立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 | 第35-36页 |
5.3.2 强化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 | 第36页 |
5.4 建设方志馆大数据现代服务的体系 | 第36-38页 |
6 结语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