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气—乡村社会中的日常生活政治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导言 | 第9-11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2.1 相关研究 | 第11-15页 |
2.1.1 “气”的概述 | 第11页 |
2.1.2 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2.2 关键概念 | 第15-19页 |
2.2.1 日常生活 | 第15-16页 |
2.2.2 日常生活政治 | 第16-17页 |
2.2.3 地方性共识 | 第17-18页 |
2.2.4 常识性正义平衡感 | 第18-19页 |
3 研究设计 | 第19-25页 |
3.1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3.2.1 深度访谈 | 第20页 |
3.2.2 参与观察 | 第20-21页 |
3.2.3 过程——事件法 | 第21-22页 |
3.3 调研情况介绍 | 第22-25页 |
4 斗气——乡村社会中的日常生活政治 | 第25-29页 |
4.1 乡村日常生活政治的发生 | 第25-26页 |
4.2 斗气的主要心理 | 第26页 |
4.3 斗气的方式及一般特征 | 第26-29页 |
5 案例解析:斗气——乡村日常生活政治的行动逻辑 | 第29-57页 |
5.1 为情感斗气 | 第29-40页 |
5.1.1 夫妻间为“爱”斗气 | 第29-32页 |
5.1.2 兄弟姊妹间为“孝悌”斗气 | 第32-36页 |
5.1.3 亲子间为“慈孝”斗气 | 第36-39页 |
5.1.4 小结 | 第39-40页 |
5.2 为面子斗气 | 第40-45页 |
5.2.1 瞧不起人—挣面子 | 第40-42页 |
5.2.2 丢人—保全面子 | 第42-44页 |
5.2.3 小结 | 第44-45页 |
5.3 为理斗气 | 第45-51页 |
5.3.1 讨说法 | 第45-48页 |
5.3.2 一碗水端平 | 第48-50页 |
5.3.3 小结 | 第50-51页 |
5.4 为利益斗气 | 第51-55页 |
5.5 讨论 | 第55-57页 |
6 小结 | 第57-65页 |
6.1 “斗气”与儒家伦理 | 第57-58页 |
6.2 “斗气”与乡土空间 | 第58-61页 |
6.2.1 乡村社会结构 | 第58-60页 |
6.2.2 村庄的生活预期 | 第60-61页 |
6.3 为承认而斗气 | 第61页 |
6.4 隐藏的逻辑 | 第61-63页 |
6.5 变化中的“斗气”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