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注释表 | 第17-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8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8-26页 |
1.2.1 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建模方法 | 第18-20页 |
1.2.2 与结构间隙相关的松动故障振动机理及非线性特征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2.3 滚动轴承工作间隙对转子系统振动的影响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1.2.4 叶片-机匣碰摩故障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1.3 问题的提出 | 第26-27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安排 | 第27-29页 |
第二章 某型无人飞行器用小型发动机整机振动建模 | 第29-43页 |
2.1 引言 | 第29页 |
2.2 某型无人飞行器用小型发动机整机模型 | 第29-30页 |
2.3 动力学建模方法 | 第30-34页 |
2.3.1 离散支承模型 | 第30-33页 |
2.3.2 转子-支承-机匣耦合系统的求解方法 | 第33-34页 |
2.4 动力学模型参数 | 第34-37页 |
2.5 动力学模型验证 | 第37-39页 |
2.5.1 单部件模态试验验证 | 第37-38页 |
2.5.2 转子组装模态试验验证 | 第38页 |
2.5.3 整机模态试验验证 | 第38-39页 |
2.6 临界转速分析 | 第39-41页 |
2.6.1 原始支承刚度下的临界转速 | 第39-40页 |
2.6.2 支承刚度对临界转速的影响分析 | 第40-41页 |
2.7 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含轴承配合松动故障的发动机响应特征分析与验证 | 第43-72页 |
3.1 引言 | 第43页 |
3.2 轴承配合松动故障模型 | 第43-45页 |
3.3 含连接刚度非线性的集总质量模型 | 第45-51页 |
3.3.1 单盘转子模型 | 第45-46页 |
3.3.2 连接刚度非线性模型 | 第46-51页 |
3.4 连接件刚度非线性故障的模型试验验证 | 第51-55页 |
3.4.1 连接件刚度非线性试验原理 | 第51-52页 |
3.4.2 连接件刚度非线性试验验证 | 第52-55页 |
3.5 转子-滚动轴承试验器的轴承配合松动故障仿真分析 | 第55-64页 |
3.5.1 转子-滚动轴承试验器耦合动力学模型 | 第55-56页 |
3.5.2 配合松动故障仿真条件 | 第56-57页 |
3.5.3 不考虑拧紧力矩作用下轴承座加速度响应特征分析 | 第57-61页 |
3.5.4 拧紧力矩对轴承座加速度响应的影响分析 | 第61-64页 |
3.6 某无人飞行器用小型发动机滚动轴承配合松动故障仿真 | 第64-67页 |
3.6.1 仿真条件 | 第64页 |
3.6.2 不同配合间隙下的机匣加速度响应特征分析 | 第64-66页 |
3.6.3 拧紧力矩对机匣加速度响应的影响分析 | 第66-67页 |
3.7 试车数据验证分析 | 第67-71页 |
3.8 小结 | 第71-72页 |
第四章 含滚动轴承径向游隙的发动机整机振动响应特征 | 第72-85页 |
4.1 引言 | 第72页 |
4.2 考虑滚动轴承径向游隙的整机振动模型 | 第72-73页 |
4.3 含滚动轴承径向游隙的小型发动机整机振动仿真分析 | 第73-84页 |
4.3.1 动力学模型参数 | 第73页 |
4.3.2 计算条件 | 第73页 |
4.3.3 不同径向游隙下的临界转速分析 | 第73-75页 |
4.3.4 计算模态分析 | 第75页 |
4.3.5 不同转速下的机匣-转子特征分析 | 第75-77页 |
4.3.6 典型转速下转子-滚动轴承外圈的轴心轨迹以及机匣响应特征分析 | 第77-82页 |
4.3.7 滚珠受到非线性接触力及滚动轴承接触载荷变化过程 | 第82-83页 |
4.3.8 不同径向游隙对接触力的影响分析 | 第83-84页 |
4.4 结论 | 第84-85页 |
第五章 含新型转静碰摩故障的发动机整机振动仿真分析 | 第85-110页 |
5.1 引言 | 第85页 |
5.2 叶片振动与机匣多点变形转静碰摩故障模型 | 第85-90页 |
5.2.1 经典的弹性碰摩模型 | 第85-86页 |
5.2.2 叶片-圆盘耦合动力学模型 | 第86页 |
5.2.3 整体坐标系与局部坐标系之间的变换 | 第86-87页 |
5.2.4 叶片和圆盘间的弹性连接 | 第87页 |
5.2.5 叶片-叶片耦合力学模型 | 第87-88页 |
5.2.6 多叶片振动与机匣多点变形转静碰摩模型 | 第88-89页 |
5.2.7 转静间隙模拟 | 第89-90页 |
5.3 含叶片振动-机匣变形转静碰摩模型的转子-支承-机匣耦合动力学模型 | 第90-91页 |
5.3.1 动力学建模 | 第91页 |
5.4 机匣单点-转子全周的叶片-机匣碰摩故障仿真与试验验证 | 第91-98页 |
5.4.1 计算条件 | 第91页 |
5.4.2 叶片模型验证 | 第91-93页 |
5.4.3 试验与仿真比较分析 | 第93-98页 |
5.5 多种碰摩部位下的叶片-机匣碰摩故障仿真分析 | 第98-107页 |
5.5.1 机匣单点-转子局部碰摩 | 第98-99页 |
5.5.2 机匣两点-转子全周碰摩 | 第99-101页 |
5.5.3 机匣两点-转子局部碰摩仿真 | 第101-102页 |
5.5.4 机匣局部-转子全周(偏摩)仿真 | 第102-103页 |
5.5.5 机匣局部-转子局部(偏摩)仿真 | 第103-104页 |
5.5.6 机匣局部(沿全周变化)-转子局部碰摩仿真 | 第104-106页 |
5.5.7 机匣全周-转子全周碰摩仿真 | 第106-107页 |
5.6 含叶片-机匣碰摩故障的某小型发动机机匣响应特征分析 | 第107-109页 |
5.7 结论 | 第109-11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0-113页 |
6.1 总结 | 第110-112页 |
6.1.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0-111页 |
6.1.2 论文的创新工作 | 第111-112页 |
6.2 展望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2页 |
致谢 | 第122-12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3-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