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研究综述 | 第14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4.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5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并轨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 | 第16-23页 |
2.1 相关概念的内涵 | 第16-17页 |
2.1.1 农村地区养老体制 | 第16页 |
2.1.2 新农保 | 第16页 |
2.1.3 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 | 第16-17页 |
2.1.4 社会保险制度城乡并轨 | 第17页 |
2.2 论依据 | 第17-20页 |
2.2.1 马克思主义城市化理论 | 第17-18页 |
2.2.2 社会转型理论 | 第18-19页 |
2.2.3 社会福利理论 | 第19页 |
2.2.4 制度适宜与制度创新理论 | 第19-20页 |
2.3 苏州市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并轨的现实依据 | 第20-23页 |
2.3.1 我国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状况 | 第20-21页 |
2.3.2 新型城乡一体化的推进 | 第21-22页 |
2.3.3 农村社会分化与失地农民的社保困境 | 第22页 |
2.3.4 现行农村社会保障的方式的缺陷与不足 | 第22-23页 |
第三章 苏州市农村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探索 | 第23-28页 |
3.1 苏州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23页 |
3.1.1 计划经济时期的农村社会保障 | 第23页 |
3.1.2 市场化改革时期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 | 第23页 |
3.2 苏州市农村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及问题 | 第23-26页 |
3.2.1 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险事业发展 | 第24页 |
3.2.2 征地农民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 | 第24-25页 |
3.2.3 农村其他人员的社会保险事业发展 | 第25页 |
3.2.4 农村社会保险事业发展中的问题 | 第25-26页 |
3.3 苏州市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并轨的改革探索 | 第26-28页 |
3.3.1 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并轨思想的酝酿 | 第26页 |
3.3.2 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并轨政策的提出 | 第26-27页 |
3.3.3 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并轨政策的实施 | 第27-28页 |
第四章 苏州市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并轨的运行机制 | 第28-32页 |
4.1 苏州市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并轨的基本模式 | 第28页 |
4.2 苏州市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并轨的组织体系 | 第28-29页 |
4.3 苏州市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并轨的运行机制 | 第29-30页 |
4.3.1 实现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城乡并轨运行 | 第29-30页 |
4.3.2 实现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城乡并轨运行 | 第30页 |
4.3.3 城乡统一的失业保险制度 | 第30页 |
4.4 苏州市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并轨的保障制度 | 第30-32页 |
第五章 苏州市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并轨的绩效与经验 | 第32-36页 |
5.1 苏州市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并轨的成绩 | 第32-33页 |
5.2 苏州市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并轨存在的问题 | 第33-36页 |
5.2.1 相关保障待遇的失衡 | 第33页 |
5.2.2 基本养老金待遇计发与正常调整的矛盾突出 | 第33页 |
5.2.3 各项保险制度的结构匹配困难 | 第33-34页 |
5.2.4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扩容面临瓶颈 | 第34页 |
5.2.5 基金安全风险突出 | 第34-35页 |
5.2.6 政策衔接不畅 | 第35-36页 |
第六章 推行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并轨的建议与对策 | 第36-40页 |
6.1 苏州市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并轨模式的推广意义 | 第36-37页 |
6.2 全国农村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 第37-38页 |
6.3 推广苏州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并轨模式的建议与对策 | 第38-40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作者简介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