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 1.2 磨损预测及建模 | 第8-9页 |
| 1.2.1 磨损预测的作用及意义 | 第8-9页 |
| 1.2.2 磨损建模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9页 |
| 1.3 刀具的磨损研究及磨损建模 | 第9-12页 |
| 1.3.1 刀具的磨损理论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3.2 刀具的磨损建模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铣刀后刀面与工件接触表面微凸体的动态接触模型构建 | 第14-22页 |
| 2.1 铣刀后刀面与工件的动态接触 | 第14-16页 |
| 2.1.1 切削力的来源 | 第14-15页 |
| 2.1.2 铣刀后刀面与工件接触分析 | 第15-16页 |
| 2.2 铣刀后刀面与工件接触表面微凸体静态接触建模 | 第16-18页 |
| 2.2.1 铣刀后刀面与工件接触表面的特征 | 第16-17页 |
| 2.2.2 铣刀后刀面与工件接触表面微凸体的静态接触建模 | 第17-18页 |
| 2.3 铣刀后刀面与工件接触表面微凸体动态接触建模 | 第18-21页 |
| 2.3.1 接触面动态接触分析 | 第18-19页 |
| 2.3.2 单个周期微凸体接触次数的计算 | 第19-21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铣刀后刀面与工件接触表面微观疲劳损伤建模 | 第22-33页 |
| 3.1 摩擦疲劳学简介 | 第22-23页 |
| 3.1.1 摩擦疲劳学的发源 | 第22页 |
| 3.1.2 摩擦疲劳学的研究对象 | 第22-23页 |
| 3.2 铣刀后刀面微凸体的疲劳破坏建模 | 第23-26页 |
| 3.2.1 微凸体的疲劳破坏的特征 | 第23页 |
| 3.2.2 平均疲劳损伤当量的计算 | 第23-26页 |
| 3.3 摩擦副材料的摩擦疲劳的实验研究 | 第26-31页 |
| 3.3.1 实验原理 | 第27页 |
| 3.3.2 实验设备与材料 | 第27-29页 |
| 3.3.3 实验设计 | 第29-30页 |
| 3.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0-31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 第四章 铣刀宏观疲劳破坏构建及其试验验证 | 第33-48页 |
| 4.1 铣刀宏观疲劳破坏建模 | 第33-36页 |
| 4.1.1 铣刀宏观疲劳破坏模型的建立 | 第33页 |
| 4.1.2 铣刀宏观疲劳破坏模型的解析计算 | 第33-36页 |
| 4.2 铣刀宏观疲劳破坏模型的实验验证 | 第36-43页 |
| 4.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36-38页 |
| 4.2.2 实验设计 | 第38-43页 |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3-47页 |
| 4.3.1 预测精度分析 | 第45-47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 5.1 全文总结 | 第48页 |
| 5.2 主要创新点 | 第48-49页 |
| 5.3 未来展望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