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消化系及腹部疾病论文--肝及胆疾病论文--肝硬变论文

基于声辐力的超声弹性成像关键技术及对肝纤维化评估的初步研究

致谢第5-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1 绪论第16-23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6-21页
        1.1.1 肝纤维化概述第16-17页
        1.1.2 肝纤维化传统诊断方法及存在问题第17-19页
        1.1.3 肝纤维化诊断新方法第19-21页
    1.2 研究问题与目标第21页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21-23页
2 超声弹性成像综述第23-42页
    2.1 概述第23-24页
    2.3 理论背景第24-30页
        2.3.1 超声声场与辐射力理论第24-27页
        2.3.2 生物力学与波动理论基础第27-30页
    2.4 主要超声弹性成像方法第30-37页
        2.4.1 准静态弹性成像第31页
        2.4.2 组织自然激励弹性成像第31-32页
        2.4.3 基于低频振动的弹性成像第32-33页
        2.4.4 瞬态弹性成像第33页
        2.4.5 基于声辐射力的弹性成像方法第33-37页
    2.5 位移与应变估计算法第37-41页
        2.5.1 标准时域互相关第38-39页
        2.5.2 基于先验估计的时域互相关算法第39页
        2.5.3 基于相位偏移的算法第39-40页
        2.5.4 频域算法第40-41页
    2.6 问题引出第41-42页
3 基于线弹性模型的剪切波弹性成像对慢性乙肝纤维化的评估第42-58页
    3.1 基于改进RANSAC的剪切波群速度估计方法第43-50页
        3.1.1 方法第43-45页
        3.1.2 仿真与结果第45-48页
        3.1.3 实验与结果第48-50页
    3.2 多模态最优线性组合对乙肝中纤维化的评估第50-56页
        3.2.1 资料与方法第51-52页
        3.2.2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52-53页
        3.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3-56页
    3.3 小结第56-58页
4 剪切波频散声振动成像仿真研究第58-68页
    4.1 剪切波频散振动仿真研究第58-63页
        4.1.1 有限元仿真建模第59-60页
        4.1.2 仿真结果第60-63页
    4.2 表面波频散振动仿真研究第63-67页
        4.2.1 有限元仿真第63-64页
        4.2.2 仿真结果第64-67页
    4.3 小结第67-68页
5 剪切波频散声振动成像对大鼠肝纤维化的评估第68-82页
    5.1 实验第68-72页
        5.1.1 实验装置第68页
        5.1.2 动物模型第68-70页
        5.1.3 组织学评估第70-71页
        5.1.4 离体实验第71-72页
    5.2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72-76页
        5.2.1 数据处理第72-75页
        5.2.2 统计分析第75-76页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6-81页
    5.4 小结第81-82页
6、大鼠肝纤维化分期中不同粘弹性模型的对比研究第82-99页
    6.1 粘弹性基本理论第83-84页
    6.2 动态力学分析实验第84-85页
    6.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85-86页
    6.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6-98页
        6.4.1 流变仪对比结果第86-92页
        6.4.2 不同粘弹性模型对肝纤维化分期的评估第92-98页
    6.5 小结第98-99页
7、基于正交频率编码脉冲激励的剪切波频散声振动成像第99-115页
    7.1、方法第99-101页
        7.1.1 连续正交频率编码第100-101页
        7.1.2 稀疏采样与脉宽幅度调制第101页
    7.2 正交频率编码脉冲序列第101-104页
    7.3 实验第104-106页
        7.3.1 系统实验平台第104页
        7.3.2 激光检测验证实验第104-105页
        7.3.3 超声检测验证实验第105-106页
    7.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06-114页
        7.4.1 激光验证实验结果第106-110页
        7.4.2 超声检测实验结果第110-112页
        7.4.3 讨论第112-114页
    7.5 小结第114-115页
8 总结与展望第115-120页
    8.1 本文研究内容及主要贡献第115-117页
    8.2 存在问题与工作展望第117-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34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参与的项目和主要研究成果第134-135页
    作者简介第134页
    参与项目第134页
    主要研究成果第134-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社会责任综述--兼论X外贸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构建
下一篇:《万锦情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