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CO_2腐蚀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CO_2腐蚀机理 | 第10页 |
1.2.2 气井管柱的CO_2腐蚀防护措施 | 第10-11页 |
1.3 聚脲弹性体的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3.1 聚脲弹性体的发展及应用 | 第11页 |
1.3.2 纳米改性聚脲弹性体的发展及应用 | 第11-12页 |
1.4 有机涂层/金属体系的防护机理和腐蚀失效机制 | 第12-15页 |
1.4.1 有机涂层的防护机制 | 第12-13页 |
1.4.2 涂层/金属体系的腐蚀失效机制 | 第13页 |
1.4.3 涂层/金属体系的现代分析测量技术 | 第13-15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高温高压条件下纳米粒子改性聚脲涂层性能研究 | 第16-25页 |
2.1 试验方法与过程 | 第16-17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16页 |
2.1.2 试样制备 | 第16-17页 |
2.1.3 试验设备与方法 | 第17页 |
2.2 增重法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17-21页 |
2.3 SEM观察纳米TiO_2改性聚脲涂层的表面特征 | 第21-25页 |
第三章 纳米粒子改性聚脲涂层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25-40页 |
3.1 试验方法与过程 | 第25页 |
3.2 完好涂层高温高压腐蚀试验电化学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25-33页 |
3.2.1 不同CO_2分压下的涂层交流阻抗分析 | 第25-28页 |
3.2.2 不同纳米粒子含量涂层自腐蚀电位变化及交流阻抗分析 | 第28-30页 |
3.2.3 不同腐蚀时间段的涂层交流阻抗分析 | 第30-33页 |
3.3 含缺陷涂层高温高压腐蚀试验电化学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33-40页 |
3.3.1 不同CO_2分压下的含缺陷涂层交流阻抗分析 | 第33-36页 |
3.3.2 不同纳米粒子含量含缺陷涂层自腐蚀电位变化及交流阻抗分析 | 第36-37页 |
3.3.3 不同腐蚀时间段的含缺陷涂层交流阻抗分析 | 第37-40页 |
第四章 冲蚀条件下纳米粒子改性聚脲涂层耐腐蚀性能研究 | 第40-45页 |
4.1 冲蚀试验过程与方法 | 第40-42页 |
4.1.1 试验材料及试样制备 | 第40页 |
4.1.2 试验设备 | 第40-41页 |
4.1.3 试验方法 | 第41-42页 |
4.2 冲刷腐蚀试验结果分析 | 第42-45页 |
第五章 气井管柱应力场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 第45-57页 |
5.1 应力场的数值模拟准备 | 第45-49页 |
5.1.1 边界条件 | 第45-46页 |
5.1.2 利用ABAQUS有限元模拟过程 | 第46-48页 |
5.1.3 气井管柱在井下的受力状态 | 第48页 |
5.1.4 外压力及内压力的计算 | 第48-49页 |
5.1.5 管柱强度校核 | 第49页 |
5.2 注气过程管柱应力状态分布 | 第49-52页 |
5.3 采气过程管柱应力状态分布 | 第52-55页 |
5.4 数值分析 | 第55-57页 |
5.4.1 注气过程数值分析 | 第55-56页 |
5.4.2 采气过程数值分析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纳米粒子改性聚脲涂层/气井管柱体系的SSRT试验研究 | 第57-62页 |
6.1 试验过程与方法 | 第57页 |
6.2 SSRT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7-58页 |
6.3 断口的宏观形貌及分析 | 第58-59页 |
6.4 断口的微观形貌及分析 | 第59-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