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军事论文--军事技术论文--武器、军用器材论文--火箭、导弹论文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3 常用的综合效能评估方法分析第13-14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14-16页
        1.3.1 主要的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本文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效能评估方法的提出第15-16页
        1.3.3 论文的章节安排第16页
    1.4 论文的创新点第16-17页
    1.5 本章小结第17-18页
2.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的基本概念第18-26页
    2.1 效能的基本概念第18页
    2.2 效能的层次结构第18页
    2.3 系统效能第18-20页
        2.3.1 系统效能的定义第18-19页
        2.3.2 系统效能分析第19-20页
    2.4 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第20-24页
        2.4.1 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的概念第20页
        2.4.2 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的基础第20页
        2.4.3 系统效能评估的原则第20-21页
        2.4.4 武器系统效能指标选取原则第21-22页
        2.4.5 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的步骤第22页
        2.4.6 武器系统效能的评估模型第22-24页
    2.5 本章小结第24-26页
3.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算法基础第26-54页
    3.1 模糊集合理论的基本概念第26-27页
        3.1.1 模糊集合的定义第26-27页
        3.1.2 模糊集合的表示方法第27页
    3.2 模糊数第27-29页
    3.3 模糊数排序方法研究第29-47页
        3.3.1 两种典型广义模糊数排序算法回顾第31-35页
        3.3.2 改进的广义模糊数排序算法第35-38页
        3.3.3 基于质心、扩展度和模糊度的广义模糊数排序改进算法第38-42页
        3.3.4 现有方法的比较第42-45页
        3.3.5 基于广义模糊数排序的Z-number排序方法提出第45-47页
    3.4 基于Z-number层次分析法第47-51页
        3.4.1 基于Z-number的层次分析法优势第48页
        3.4.2 基于Z-number层次分析法的步骤第48-51页
    3.5 基于Z-number模糊综合评估法第51-52页
    3.6 本章小结第52-54页
4.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ADC效能评估模型的要素分析第54-68页
    4.1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效能分析第54页
    4.2 可用性分析第54-59页
        4.2.1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结构分析第54-55页
        4.2.2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初始状态第55-56页
        4.2.3 可用性指标分析第56-57页
        4.2.4 可用性的指标体系第57-58页
        4.2.5 可用性向量分析第58-59页
    4.3 可信性分析第59-64页
        4.3.1 可信性指标分析第59-60页
        4.3.2 可用性数学模型分析第60-62页
        4.3.3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可信性矩阵分析第62-64页
    4.4 能力矩阵分析第64-67页
        4.4.1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能力指标体系分析第64-67页
        4.4.2 能力矩阵的数学模型分析第67页
    4.5 本章小结第67-68页
5.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效能评估实践第68-80页
    5.1 武器系统的可用性向量确定第68-69页
    5.2 武器系统可信性矩阵的确定第69页
    5.3 武器系统的能力向量确定第69-77页
        5.3.1 能力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第70-73页
        5.3.2 武器系统能力指标体系的模糊综合评估第73-76页
        5.3.3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综合能力得分第76-77页
    5.4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效能的评估第77-78页
    5.5 与现有方法对比第78页
    5.6 本章小结第78-80页
6. 总结与展望第80-82页
    6.1 总结第80页
    6.2 展望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7页
致谢第87-88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8-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京大学女子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功能性体能训练实证研究
下一篇:改写与译者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