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1.3 选题目的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 第19-23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2.1.1 农民与市民 | 第19页 |
2.1.2 农民工 | 第19-20页 |
2.1.3 农民工市民化 | 第20-21页 |
2.2 相关基础理论 | 第21-23页 |
2.2.1 推拉理论 | 第21-22页 |
2.2.2 和谐社会理论 | 第22页 |
2.2.3 城市化理论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及长春地区农民工发展现状 | 第23-31页 |
3.1 全国视域下农民工市民化的历史进程 | 第23-27页 |
3.1.1 城市规模增大和农民工市民化起步阶段 | 第23页 |
3.1.2 农民工市民化处在停滞发展的阶段 | 第23-24页 |
3.1.3 执行小城镇发展方针、农民工市民化逐渐复苏 | 第24-25页 |
3.1.4 小城镇快速发展及农民工市民化发展时期 | 第25-26页 |
3.1.5 城乡统筹和农民工市民化的深入推进阶段 | 第26-27页 |
3.2 长春市农民工市民化现状 | 第27-31页 |
3.2.1 农民工基本情况分析 | 第27-29页 |
3.2.2 农民工对政府的期望 | 第29-30页 |
3.2.3 农民工进城打工原因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影响长春地区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 | 第31-38页 |
4.1 身份认同模糊 | 第31-32页 |
4.1.1 农民工认识障碍 | 第31页 |
4.1.2 市民对农民工的认识障碍 | 第31-32页 |
4.2 素质障碍 | 第32-33页 |
4.2.1 较低文化水平引发的障碍 | 第32页 |
4.2.2 缺乏劳动技能引发的障碍 | 第32-33页 |
4.3 制度性障碍 | 第33-38页 |
4.3.1 户籍制度 | 第33-34页 |
4.3.2 农村土地制度 | 第34-35页 |
4.3.3 社会保障制度 | 第35-36页 |
4.3.4 就业政策 | 第36-37页 |
4.3.5 教育制度 | 第37-38页 |
第五章 推进长春地区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 第38-45页 |
5.1 建立健全有关农民工市民化制度 | 第38-41页 |
5.1.1 户籍制度 | 第38-39页 |
5.1.2 就业制度 | 第39-40页 |
5.1.3 住房制度 | 第40页 |
5.1.4 子女教育制度 | 第40页 |
5.1.5 社会保障制度 | 第40-41页 |
5.2 增加农民工的人力资本 | 第41-43页 |
5.2.1 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视度,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源素质水平 | 第41-42页 |
5.2.2 发展职业技能培训,增加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积累 | 第42-43页 |
5.3 保证农民工行使自身政治权利 | 第43-45页 |
5.3.1 增强工会对农民工的聚集力 | 第43-44页 |
5.3.2 保证农民工的政治权利 | 第44-4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5-47页 |
6.1 结论与不足之处 | 第45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农民市民化现状与问题调查问卷 | 第51-53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