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研究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微机继电保护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 第12-14页 |
·微机继电保护的发展历程 | 第12-13页 |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RTOS) | 第14-16页 |
·RTOS 概述 | 第14页 |
·微机继电保护软件设计引入 RTOS 的必要性 | 第14-15页 |
·微机继电保护软件设计引入 RTOS 的可行性 | 第15-16页 |
·本论文所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微机保护装置的硬件平台设计 | 第17-44页 |
·硬件架构方案的选择 | 第17-18页 |
·微机保护装置的整体框架 | 第18-20页 |
·DSP 芯片 TMS320C5402 概述 | 第20-24页 |
·TMS320C5402 的特性 | 第20-21页 |
·TMS320C5402 外围最小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第21-24页 |
·ARM 芯片 AT91RM9200 的概述 | 第24-29页 |
·ARM 体系结构 | 第24页 |
·AT91RM9200 微处理器简介 | 第24-25页 |
·AT91RM9200 外围最小系统电路设计 | 第25-29页 |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 第29-34页 |
·电压形成回路 | 第29-30页 |
·模拟滤波器 | 第30-31页 |
·A/D 模数转换 | 第31-34页 |
·开关量输入采集回路 | 第34页 |
·控制模块 | 第34-36页 |
·开关量输出回路 | 第35页 |
·蜂鸣告警电路 | 第35-36页 |
·人机接口模块 | 第36-39页 |
·LCD 电路设计 | 第36-38页 |
·键盘电路设计 | 第38页 |
·LED 电路 | 第38-39页 |
·通讯模块 | 第39-41页 |
·RS-232 串行总线接口 | 第39-40页 |
·CAN 总线接口 | 第40页 |
·以太网接口 | 第40-41页 |
·DSP 与 ARM 数据通信 | 第41-43页 |
·HPI 接口介绍 | 第41-42页 |
·HPI 接口硬件设计 | 第42页 |
·HPI 的数据传送过程 | 第42-43页 |
·电源模块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微机保护算法选择与分析 | 第44-55页 |
·正弦函数模型算法 | 第44-46页 |
·两点乘积算法 | 第44-45页 |
·导数法 | 第45页 |
·半周积分算法 | 第45-46页 |
·周期函数模型算法 | 第46-48页 |
·全波傅立叶算法 | 第46-48页 |
·半波傅立叶算法 | 第48页 |
·随机模型算法 | 第48-50页 |
·最小二乘法 | 第48-49页 |
·卡尔曼滤波算法 | 第49-50页 |
·各种算法的对比分析 | 第50页 |
·含有衰减直流分量下傅立叶算法的误差分析 | 第50-52页 |
·一种精确消除衰减直流分量影响的算法 | 第52-54页 |
·主要电气参数的计算 | 第54-55页 |
·频率的测量 | 第54页 |
·交流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的计算 | 第54-55页 |
第四章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软件的总体设计 | 第55-71页 |
·软件系统设计方案 | 第55-58页 |
·传统微机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55-56页 |
·基于 RTOS 的微机保护的优点 | 第56-57页 |
·选取μC/OS-Ⅱ作为微机保护软件实时内核 | 第57-58页 |
·装置软件设计 | 第58-66页 |
·DSP 保护系统软件的设计 | 第58-63页 |
·ARM 管理系统软件的设计 | 第63-66页 |
·ARM 管理系统软件流程设计 | 第66-69页 |
·通信程序 | 第66-67页 |
·人机交互程序 | 第67-69页 |
·HPI 数据通信程序设计 | 第69-71页 |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1-74页 |
·算法的仿真 | 第71-72页 |
·DSP 中的算法计算流程框图 | 第72-7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