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1页 |
·本文选题及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0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二章 证券投资基金产品设计要素分析 | 第11-25页 |
·证券投资基金产品构成要素 | 第11-13页 |
·契约型基金和公司型基金的比较 | 第13-14页 |
·契约型基金 | 第13页 |
·公司型基金 | 第13页 |
·契约型基金与公司型基金的比较 | 第13-14页 |
·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的比较 | 第14-16页 |
·封闭式基金 | 第14页 |
·开放式基金 | 第14页 |
·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的区别 | 第14-16页 |
·证券投资基金品种结构 | 第16-17页 |
·股票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型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 | 第16页 |
·成长型基金、收入型基金、平衡型基金 | 第16-17页 |
·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策略选择 | 第17-19页 |
·积极型投资策略 | 第18页 |
·消极型投资策略 | 第18-19页 |
·我国市场条件下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选择 | 第19页 |
·证券投资基金费率种类及形式 | 第19-25页 |
·费用类型 | 第19-20页 |
·费率的灵活配置 | 第20-22页 |
·其他费率的设计 | 第22-25页 |
第三章 国际证券投资基金产品介绍 | 第25-28页 |
·欧洲 | 第25页 |
·亚洲 | 第25-26页 |
·美国 | 第26-28页 |
第四章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产品介绍 | 第28-40页 |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历史介绍 | 第28-30页 |
·第一阶段:老基金时代(1992—1997 年) | 第28页 |
·第二阶段:封闭式基金发展阶段(1998—2001 年) | 第28页 |
·第三阶段:开发式基金起步阶段(2002 年—2003 年) | 第28-29页 |
·第四阶段:基金产品百花齐放阶段(2004 年以后) | 第29-30页 |
·我国现有基金产品介绍 | 第30-32页 |
·股票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 第30-31页 |
·创新产品介绍 | 第31-32页 |
·市场指数与产品 | 第32-33页 |
·销售渠道与产品 | 第33-35页 |
·银行 | 第33-34页 |
·证券公司 | 第34页 |
·基金公司直销中心 | 第34页 |
·电子商务 | 第34页 |
·基金超市 | 第34页 |
·投资顾问销售 | 第34-35页 |
·产品与监管 | 第35-36页 |
·国内监管模式 | 第35-36页 |
·产品与监管的关系 | 第36页 |
·证券投资基金与券商集合理财、证券投资信托计划的比较研究 | 第36-38页 |
·定义 | 第37页 |
·募集方式与准入门槛 | 第37页 |
·监管制度 | 第37-38页 |
·投资标的 | 第38页 |
·流动性 | 第38页 |
·目前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制度管制严格 | 第38-39页 |
·市场标的物少 | 第39页 |
·研究员短缺 | 第39页 |
·投资者不成熟 | 第39-40页 |
第五章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创新的观察与思考 | 第40-47页 |
·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创新动因 | 第40-41页 |
·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创新宏观动因 | 第40页 |
·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创新的微观动因 | 第40-41页 |
·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创新原则 | 第41-42页 |
·超前性原则 | 第41-42页 |
·需求性原则 | 第42页 |
·竞争性原则 | 第42页 |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创新历史 | 第42-44页 |
·伞形基金 | 第42-43页 |
·保本基金 | 第43页 |
·量化基金 | 第43页 |
·LOF 基金 | 第43页 |
·ETF 基金 | 第43页 |
·FOF 基金 | 第43-44页 |
·分级基金 | 第44页 |
·QDII 基金 | 第44页 |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创新发展方向 | 第44-47页 |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创新发展方向基本与国际一致 | 第44页 |
·以需求为导向开发新产品 | 第44页 |
·ETF 产品发展静待爆发 | 第44-45页 |
·商品指数基金有望成为创新突破口 | 第45页 |
·对冲基金有望成为未来重点 | 第45-47页 |
第六章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创新的具体应用 | 第47-58页 |
·与股指期货挂钩的结构化产品 | 第47-48页 |
·ETF 类产品及沪深 300ETF 介绍 | 第48-54页 |
·沪深 300ETF | 第49-54页 |
·多空基金(创新设计) | 第54-58页 |
·产品形式(母基金) | 第54页 |
·产品分拆(子基金) | 第54页 |
·子基金合并 | 第54页 |
·收益分拆 | 第54-55页 |
·杠杆设计 | 第55页 |
·子基金上市 | 第55页 |
·基金运作 | 第55-56页 |
·套利机制 | 第56页 |
·牛熊基金与其它衍生产品的区别 | 第56页 |
·定期强制拆分和不定期强制拆分的意义 | 第56-58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8-61页 |
·基本观点 | 第58-60页 |
·产品设计的过程 | 第58页 |
·目前基金产品设计存在的缺陷 | 第58-59页 |
·产品设计创新发展的思路建议 | 第59-60页 |
·主要创新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5页 |
附件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