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6页 |
1. 本文选题与意义 | 第10页 |
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0-11页 |
3. 我国证券基金行业治理的范畴以及发展历程 | 第11-16页 |
·我国证券基金行业的发展历程 | 第11-13页 |
·完善基金公司治理的意义 | 第13页 |
·完善基金治理结构的探索 | 第13-16页 |
第二章 我国证券基金行业公司治理现状分析 | 第16-31页 |
1. 我国证券基金行业公司治理结构及特点分析 | 第16-20页 |
·基金行业公司治理的法律环境 | 第16页 |
·股东和股东会 | 第16-17页 |
·董事、独立董事和董事会 | 第17-18页 |
·监事和执行监事 | 第18页 |
·经理层人员 | 第18页 |
·督察长 | 第18-19页 |
·特点分析 | 第19-20页 |
2. 近年来我国证券基金行业各项调研数据 | 第20-27页 |
·基金规模 | 第20-22页 |
·核心人员变动 | 第22-23页 |
·薪酬基本情况 | 第23-25页 |
·基金持有人和基金公司的收益情况 | 第25-26页 |
·基金公司违规 | 第26-27页 |
3. 现阶段我国证券基金行业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31页 |
·利益目标不一致 | 第27-28页 |
·公募基金行业增长遭遇瓶颈的治理因素 | 第28页 |
·核心人员频繁变动导致业绩滑坡 | 第28-29页 |
·薪酬保持较高水平 | 第29页 |
·基金亏损严重 | 第29页 |
·利益输送等不公平现象 | 第29-30页 |
·股东干预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加强与完善基金治理,优化基金行业发展的机制设计 | 第31-36页 |
1. 基金治理 | 第31页 |
2. 推行“持基计划” | 第31-33页 |
·目的和意义 | 第32页 |
·模式探索 | 第32页 |
·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32-33页 |
3. 改善公募基金的收费机制 | 第33-36页 |
·目的和意义 | 第33-34页 |
·模式探索 | 第34-35页 |
·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推动基金治理,促进公司治理与基金治理的目标趋同 | 第36-50页 |
1. 持有人利益为先是基金治理与公司治理的结合点 | 第36-39页 |
·落实契约 | 第36-38页 |
·诚信务实 | 第38-39页 |
2. 坚持合法合规的运作模式是完善行业治理的保障 | 第39-43页 |
·遵循公司独立运作原则 | 第39-40页 |
·强化制衡机制 | 第40-43页 |
3. 注重投资者教育,完善基金治理的外部环境 | 第43-50页 |
·投资者教育的重要性 | 第44页 |
·国外投资者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 | 第44-47页 |
·对中国基金业投资者教育的启示 | 第47-50页 |
第五章 关注利益相关各方,提升基金行业治理 | 第50-61页 |
1. 基金行业的利益相关各方 | 第50-51页 |
·我国基金业利益失衡现象的历史归因 | 第50-51页 |
·各方利益诉求分析 | 第51页 |
2. 当前基金行业注意人合特征的重要性 | 第51-54页 |
·人合性和资合性的辩证关系 | 第51-52页 |
·人合性对基金公司的重要性 | 第52-54页 |
3. 当前基金行业加强人合治理特征的可行路径 | 第54-56页 |
·对于高管人员的人合治理路径 | 第54页 |
·对于核心人员的人合治理路径 | 第54-55页 |
·对于普通员工的人合治理路径 | 第55-56页 |
4. 对当前基金行业考核激励机制的思考 | 第56-61页 |
·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全面考核体系 | 第56-57页 |
·建立以“持基计划”为主的激励约束机制 | 第57-58页 |
·以继续教育培训为激励,构建高层次人才培养梯队 | 第58-59页 |
·以职业发展规划为激励,提供人才发展机会 | 第59-6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1-64页 |
1. 基本观点 | 第61-62页 |
2. 主要创新及实践意义 | 第62-64页 |
·主要创新 | 第62页 |
·实践意义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9页 |
附件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