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4-8页 |
| 摘要 | 第8-10页 |
| 1 绪论 | 第10-18页 |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 1.2.1 土地利用规划研究进展 | 第11页 |
| 1.2.2 城市增长边界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 1.2.3 基于CA-Markov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进展 | 第13页 |
| 1.2.4 基于CA和ABM模型的城市扩展模拟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1.2.5 简要评述 | 第14-15页 |
| 1.3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1.4.2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2 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 2.1 CA-Markov模型的简述 | 第18-19页 |
| 2.1.1 元胞自动机层原理 | 第18页 |
| 2.1.2 马尔科夫模型 | 第18页 |
| 2.1.3 CA模型与Markov模型的结合 | 第18-19页 |
| 2.2 多智能体模型的简述 | 第19-20页 |
| 2.2.1 多智能体的基本原理 | 第19页 |
| 2.2.2 多智能体与元胞自动机层的集成 | 第19-20页 |
| 3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 第20-22页 |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20-21页 |
| 3.1.1 地理区位 | 第20页 |
| 3.1.2 自然地理条件 | 第20页 |
| 3.1.3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0-21页 |
| 3.1.4 土地利用现状 | 第21页 |
| 3.2 数据来源及分析处理 | 第21-22页 |
| 4 土地利用空间演变特征分析 | 第22-27页 |
| 4.1 土地利用转移分析 | 第22-24页 |
| 4.1.1 转移矩阵理论 | 第22页 |
| 4.1.2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 | 第22-24页 |
| 4.2 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和趋势 | 第24-26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5 基于CA-Markov模型的城市开发边界模拟 | 第27-33页 |
| 5.1 CA-Markov模型的构建 | 第27-30页 |
| 5.1.1 元胞 | 第27页 |
| 5.1.2 状态 | 第27页 |
| 5.1.3 邻域 | 第27页 |
| 5.1.4 时间 | 第27页 |
| 5.1.5 转换规则 | 第27-30页 |
| 5.2 CA-Markov模型模拟精度检验 | 第30-31页 |
| 5.3 CA-Markov模型模拟结果分析 | 第31-32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6 基于CA与ABM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模型的建立 | 第33-38页 |
| 6.1 元胞自动机层的设计 | 第33-34页 |
| 6.2 多智能体层的设计 | 第34-37页 |
| 6.2.1 居民智能体的决策行为 | 第34-35页 |
| 6.2.2 政府智能体的决策行为 | 第35-36页 |
| 6.2.3 开发商智能体的决策行为 | 第36-37页 |
| 6.2.4 多智能体的决策行为交互 | 第37页 |
| 6.3 元胞自动机层和多智能体的结合 | 第37页 |
| 6.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7 基于CA与ABM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模型的实现 | 第38-52页 |
| 7.1 基于CA与ABM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模拟系统开发 | 第38-44页 |
| 7.1.1 开发模式与方法 | 第38页 |
| 7.1.2 集成方式及算法设计 | 第38-39页 |
| 7.1.3 功能需求 | 第39页 |
| 7.1.4 算法设计与实现 | 第39-44页 |
| 7.2 元胞自动机的回归结果 | 第44-46页 |
| 7.3 多智能体的选择偏好 | 第46-49页 |
| 7.3.1 居民智能体的选择偏好 | 第46-47页 |
| 7.3.2 政府智能体的选择偏好 | 第47-48页 |
| 7.3.3 开发商智能体的选择偏好 | 第48-49页 |
| 7.4 元胞自动机和多智能体的结合 | 第49页 |
| 7.5 基于CA与ABM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模拟及检验 | 第49-51页 |
| 7.5.1 模拟结果 | 第49-50页 |
| 7.5.2 模型精度检验 | 第50-51页 |
| 7.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8 城市开发边界的多情景模拟 | 第52-57页 |
| 8.1 基于CA与ABM的城市开发边界不同情境设定 | 第52-53页 |
| 8.2 不同情景的模拟结果 | 第53-54页 |
| 8.3 不同情景的模拟结果的评价 | 第54-56页 |
| 8.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9 结论与讨论 | 第57-59页 |
| 9.1 结论 | 第57-58页 |
| 9.2 讨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 ABSTRACT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