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7页 |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范围 | 第13-17页 |
1.1.1 选题依据 | 第14页 |
1.1.2 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1.1.4 现行相关规范标准 | 第17页 |
1.1.5 现行相关规范落后状态 | 第17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7-19页 |
1.2.1 老龄化大环境 | 第17-19页 |
1.2.2 我国当前老年人特征 | 第19页 |
1.2.3 “老有所乐” | 第1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3-24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24页 |
1.5 研究方法与结构框架 | 第24-27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1.5.2 结构框架 | 第25-27页 |
第二章 相关基础研究 | 第27-39页 |
2.1 基础理论研究 | 第27-29页 |
2.1.1 通用设计理论 | 第27-28页 |
2.1.2 休闲理论 | 第28-29页 |
2.1.3 需求层次理论 | 第29页 |
2.2 老年人需求及行为分析 | 第29-34页 |
2.2.1 老年人生理特征及基本需求 | 第29-31页 |
2.2.2 老年人心理特征及基本需求 | 第31-32页 |
2.2.3 老年人休闲行为活动特征 | 第32-34页 |
2.3 地域特殊性分析 | 第34-37页 |
2.3.1 严寒地区气候特点 | 第34-36页 |
2.3.2 “老年人休闲行为特征”与 “严寒地区”的矛盾 | 第36-37页 |
2.4 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适老化”休闲空间现状及需求 | 第39-61页 |
3.1 基础调研 | 第39-41页 |
3.1.1 调研方法 | 第40页 |
3.1.2 调研内容及范围 | 第40页 |
3.1.3 调研对象与目的 | 第40-41页 |
3.2 “针对性”实地调研 | 第41-47页 |
3.2.1 总体调研分析 | 第41-43页 |
3.2.2 沈阳 “浑南文化活动中心”实例分析 | 第43-44页 |
3.2.3 颐乐学院(杭州乌镇雅园)老年人休闲功能分析 | 第44-47页 |
3.3 “需求性”问卷调查 | 第47-55页 |
3.3.1 问卷调查形式 | 第48页 |
3.3.2 样本人群基本情况 | 第48-50页 |
3.3.3 现状统计 | 第50-51页 |
3.3.4 休闲空间功能需求统计 | 第51-55页 |
3.4 社区休闲空间现状 | 第55-56页 |
3.4.1 空间场地限制 | 第55页 |
3.4.2 配套空间缺失 | 第55-56页 |
3.4.3 适老化设计不完善 | 第56页 |
3.5 老年人对休闲空间需求 | 第56-59页 |
3.5.1 户外活动需求 | 第56-58页 |
3.5.2 交流交往需求 | 第58页 |
3.5.3 怡情养性需求 | 第58-59页 |
3.6 小结 | 第59-61页 |
第四章 休闲空间配置及规模 | 第61-77页 |
4.1 空间配置的影响因素及种类 | 第61-64页 |
4.1.1 影响休闲空间配置的因素 | 第62-63页 |
4.1.2 “严寒特色”休闲空间功能 | 第63-64页 |
4.2 气候影响下的休闲空间配置 | 第64-73页 |
4.2.1 配置形式及规模计算 | 第64-70页 |
4.2.2 室内休闲空间配置 | 第70-71页 |
4.2.3 室外休闲空间配置 | 第71-73页 |
4.3 “严寒地区”新建以及改扩建的居家养老社区休闲空间配置要点 | 第73-74页 |
4.3.1 新建居家养老休闲空间配置 | 第73-74页 |
4.3.2 改扩建居家养老休闲空间配置 | 第74页 |
4.4 小结 | 第74-77页 |
第五章 严寒地区休闲空间适老化设计 | 第77-93页 |
5.1 针对严寒地区全龄社区适老化设计基础 | 第78-80页 |
5.1.1 老年人休闲活动周期 | 第78页 |
5.1.2 “居家养老”与 “全龄社区”的承接性 | 第78-79页 |
5.1.3 “全龄社区”与 “适老化设计”的互补性 | 第79-80页 |
5.2 “便捷性”无障碍设计要点 | 第80-83页 |
5.2.1 地面高差处理 | 第81-82页 |
5.2.2 标志的易识别性 | 第82-83页 |
5.2.3 交通空间的可达性 | 第83页 |
5.3 “功能性”通用设计要点 | 第83-89页 |
5.3.1 隔代娱乐空间 | 第83-84页 |
5.3.2 动态交往空间 | 第84-87页 |
5.3.3 静态颐养空间 | 第87-89页 |
5.4 “地域性”老年休闲空间设计要点 | 第89-92页 |
5.4.1 风寒连廊为主的水平交通 | 第89-90页 |
5.4.2 冰面活动场 | 第90-91页 |
5.4.3 冬季特色汗蒸洗浴空间 | 第91-92页 |
5.4.4 阳光房 | 第92页 |
5.5 小结 | 第92-9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3-95页 |
附件 | 第95-137页 |
附件1 问卷及现场访谈实录 | 第95-101页 |
附件2 养老社区实践项目 | 第101-125页 |
2.1 项目基础分析 | 第101-103页 |
2.2 用地规模 | 第103-106页 |
2.3 老年休闲空间配建 | 第106-114页 |
2.4 小结 | 第114-125页 |
附件3 实地调研报告 | 第125-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1页 |
作者简介 | 第141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1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实际项目 | 第141-143页 |
致谢 | 第143-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