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钢结构论文

负载下钢框架梁柱节点盖板法加固承载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1.2 钢结构梁柱节点概述第15-21页
        1.2.1 典型钢结构节点破坏形式第15-18页
            1.2.1.1 梁的破坏第15-16页
            1.2.1.2 柱的破坏第16页
            1.2.1.3 焊缝破坏第16-17页
            1.2.1.4 节点域的破坏第17页
            1.2.1.5 螺栓板的破坏第17-18页
        1.2.2 钢结构刚性节点破坏原因第18页
            1.2.2.1 对材料性质的认识不足第18页
            1.2.2.2 特殊荷载的作用第18页
            1.2.2.3 施工质量的问题第18页
            1.2.2.4 节点构造缺陷第18页
        1.2.3 典型钢框架梁柱刚性节点常用加固方法第18-21页
            1.2.3.1 腋板加固第19页
            1.2.3.2 肋板加固第19页
            1.2.3.3 侧向盖板加固第19-20页
            1.2.3.4 高强螺栓加固第20页
            1.2.3.5 盖板加固第20-21页
    1.3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第21-27页
        1.3.1 加强型节点国外研究现状第21-23页
        1.3.2 加强型节点国内研究现状第23-25页
        1.3.3 盖板法加固节点国外研究现状第25-26页
        1.3.4 盖板法加固节点国内研究现状第26-27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27-30页
        1.4.1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第27-28页
            1.4.1.1 加强型节点研究存在的不足第27页
            1.4.1.2 节点加固研究存在的不足第27-28页
        1.4.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8-30页
第二章 负载下钢框架梁柱节点盖板法加固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第30-48页
    2.1 试验研究第30-37页
        2.1.1 试件设计与制作第30-32页
        2.1.2 材料性能指标第32-34页
        2.1.3 试验装置及加载制度第34-36页
        2.1.4 量测方案及测量内容第36-37页
    2.2 试验结果第37-46页
        2.2.1 梁端加载点力的时程曲线第37-38页
        2.2.2 破坏过程及特征第38-40页
        2.2.3 滞回特性第40-41页
        2.2.4 承载力及变形能力第41-43页
        2.2.5 耗能能力第43-44页
        2.2.6 刚度退化第44-45页
        2.2.7 应变分布第45-46页
    2.3 结论第46-48页
第三章 负载下钢框架梁柱节点盖板法加固承载性能的有限元分析第48-62页
    3.1 有限元分析概况第48-49页
    3.2 有限元模型第49-52页
        3.2.1 节点构造及几何参数第49-51页
        3.2.2 加载制度第51页
        3.2.3 有限元模型验证第51-52页
    3.3 有限元分析结果第52-58页
        3.3.1 破坏形态和应力云图第52-53页
        3.3.2 滞回特性第53-54页
        3.3.3 承载力和变形第54-56页
        3.3.4 耗能能力第56-57页
        3.3.5 刚度退化第57-58页
    3.4 有限元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对比第58-60页
        3.4.1 节点破坏形态对比第58-59页
        3.4.2 节点滞回性能对比第59-60页
        3.4.3 节点承载力对比第60页
    3.5 结论第60-62页
第四章 负载下钢框架梁柱节点盖板法加固承载性能的参数分析第62-80页
    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62-64页
    4.2 有限元分析结果第64-66页
        4.2.1 负载下加固节点的受力性能第64页
        4.2.2 梁截面应力分布的变化第64-66页
    4.3 负载下盖板加固梁柱节点受力性能的参数分析第66-71页
        4.3.1 不同初始载荷的影响第66-67页
        4.3.2 不同盖板长度的影响第67-68页
        4.3.3 不同盖板宽度的影响第68-69页
        4.3.4 不同盖板厚度的影响第69-70页
        4.3.5 不同盖板形状的影响第70-71页
    4.4 有限元分析第71-78页
        4.4.1 有限元建模第71-72页
        4.4.2 有限元分析结果第72-78页
            4.4.2.1 破坏模式和应力云图第72-73页
            4.4.2.2 滞回特性第73-75页
            4.4.2.3 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第75-76页
            4.4.2.4 耗能能力第76-77页
            4.4.2.5 刚度退化第77-78页
    4.5 设计方法分析第78-79页
        4.5.1 盖板加固件的选择第78-79页
            4.5.1.1 盖板尺寸的选择第78页
            4.5.1.2 盖板形状的选择第78-79页
        4.5.2 负载下节点加固的设计思想第79页
    4.6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0-82页
    5.1 结论第80页
    5.2 展望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作者简介第86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6-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发电锅炉飞灰含碳量软测量建模及燃烧优化运行研究
下一篇:架空输电线路主要部件检测与三维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