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液萃取分离正己烷—异丙醇混合体系的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背景介绍 | 第9页 |
1.2 正己烷和异丙醇的性质及用途 | 第9-10页 |
1.2.1 正己烷的性质及主要用途 | 第9-10页 |
1.2.2 异丙醇的性质及主要用途 | 第10页 |
1.3 正己烷-异丙醇体系分离的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4 环己烷-异丙醇体系分离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4.1 变压精馏过程 | 第11页 |
1.4.2 萃取精馏过程 | 第11-12页 |
1.4.3 液液萃取过程 | 第12-13页 |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分离工艺路线的比较与选择 | 第14-21页 |
2.1 萃取精馏流程 | 第14-15页 |
2.1.1 萃取精馏的原理 | 第14页 |
2.1.2 萃取剂的选择 | 第14页 |
2.1.3 萃取精馏过程的模拟 | 第14-15页 |
2.2 液液萃取流程 | 第15-19页 |
2.2.1 液液萃取的原理 | 第15-16页 |
2.2.2 萃取剂的选择 | 第16-18页 |
2.2.3 液液萃取过程的模拟 | 第18-19页 |
2.3 分离路线的比较 | 第19页 |
2.4 分离工艺的确定 | 第19-2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液液平衡数据的测定与关联 | 第21-33页 |
3.1 液液平衡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21-27页 |
3.1.1 实验装置及分析方法 | 第21-22页 |
3.1.2 搅拌时间的影响 | 第22-23页 |
3.1.3 搅拌速度的影响 | 第23-24页 |
3.1.4 静置时间的影响 | 第24-25页 |
3.1.5 正交试验分析 | 第25-27页 |
3.2 液液平衡数据的测定 | 第27-29页 |
3.3 液液平衡数据的关联 | 第29-32页 |
3.3.1 关联方程式 | 第29-30页 |
3.3.2 选择性系数 | 第30-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液液萃取过程的模拟及实验研究 | 第33-41页 |
4.1 错流萃取的模拟计算 | 第33-34页 |
4.2 错流萃取的实验研究 | 第34-37页 |
4.2.1 实验条件 | 第34页 |
4.2.2 实验过程 | 第34页 |
4.2.3 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34-37页 |
4.3 逆流萃取的模拟计算 | 第37-38页 |
4.4 逆流萃取的实验研究 | 第38-40页 |
4.4.1 实验条件 | 第38-39页 |
4.4.2 实验过程 | 第39-4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萃取相中异丙醇的回收 | 第41-49页 |
5.1 异丙醇-水体系分离的研究现状 | 第41-44页 |
5.1.1 共沸精馏法 | 第41-42页 |
5.1.2 萃取精馏法 | 第42页 |
5.1.3 膜分离法 | 第42页 |
5.1.4 吸附分离法 | 第42-43页 |
5.1.5 分离工艺的比较 | 第43-44页 |
5.2 萃取精馏过程的模拟计算 | 第44-48页 |
5.2.1 理论塔板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44-45页 |
5.2.2 原料进料位置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45-46页 |
5.2.3 回流比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46页 |
5.2.4 萃取剂进料位置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46-47页 |
5.2.5 溶剂比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47-48页 |
5.2.6 萃取精馏塔C_2模拟最优结果 | 第4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6.1 结论 | 第49页 |
6.2 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