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检索对解释深度错觉的影响--总结策略的作用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前言 | 第11-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2.1 解释深度错觉 | 第13-15页 |
2.1.1 解释深度错觉的概念提出 | 第13-14页 |
2.1.2 解释深度错觉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2.2 网络信息检索——互联网作为交互记忆同伴 | 第15-19页 |
2.2.1 交互记忆的概念及成分 | 第15-17页 |
2.2.2 互联网作为交互记忆同伴 | 第17-19页 |
2.3 网络信息检索对解释深度错觉的影响 | 第19-20页 |
2.4 问题提出 | 第20-22页 |
3 实验一 网络信息检索对解释深度错觉的影响 | 第22-27页 |
3.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 | 第22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3.2.1 被试 | 第22页 |
3.2.2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3.2.3 实验设计与程序 | 第23-24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24-27页 |
3.3.1 网络使用基本情况 | 第24页 |
3.3.2 前测自评结果 | 第24-25页 |
3.3.3 后测自评结果 | 第25-27页 |
4 实验二 检索方式对解释深度错觉的影响 | 第27-32页 |
4.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 | 第27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27-29页 |
4.2.1 被试 | 第27-28页 |
4.2.2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4.2.3 实验设计与程序 | 第28-29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2页 |
4.3.1 网络使用基本情况 | 第29页 |
4.3.2 前测自评结果 | 第29-30页 |
4.3.3 后测自评结果 | 第30-32页 |
5 实验三 总结策略的作用 | 第32-37页 |
5.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 | 第32页 |
5.2 研究方法 | 第32-34页 |
5.2.1 被试 | 第32-33页 |
5.2.2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5.2.3 实验设计与程序 | 第33-34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34-37页 |
5.3.1 网络使用基本情况 | 第34页 |
5.3.2 前测自评结果 | 第34-35页 |
5.3.3 后测自评结果 | 第35-37页 |
6 讨论 | 第37-43页 |
6.1 网络信息检索行为增强解释深度错觉 | 第37-38页 |
6.2 不同检索方式对解释深度错觉的影响 | 第38-39页 |
6.3 总结策略降低过度增加的解释深度错觉 | 第39-41页 |
6.4 综合讨论 | 第41-43页 |
7 结论和展望 | 第43-45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43页 |
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附录 | 第49-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