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个性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论文

未来工作自我:结构与动机作用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前言第11-13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研究目的第12-13页
2 文献综述第13-28页
    2.1 未来工作自我第13-17页
        2.1.1 未来工作自我的概念第13页
        2.1.2 未来工作自我与一般可能自我的差异第13-14页
        2.1.3 未来工作自我的动机作用第14-15页
        2.1.4 概念辨析第15-17页
    2.2 生涯适应力第17-21页
        2.2.1 生涯适应力的内涵及结构第17-19页
        2.2.2 生涯适应力的理论基础第19-21页
    2.3 主动性人格第21-23页
        2.3.1 主动性人格的内涵及测量第21-22页
        2.3.2 主动性人格的实证研究第22-23页
    2.4 主动的职业生涯行为第23-25页
        2.4.1 主动的职业生涯行为的内涵与测量第23-25页
        2.4.2 主动的职业生涯行为的实证研究第25页
    2.5 主动性人格、未来工作自我、生涯适应力和主动的职业生涯行为间的相关实证研究第25-28页
        2.5.1 主动性人格、生涯适应力、主动的职业生涯行为第25-26页
        2.5.2 未来工作自我、生涯适应力、主动的职业生涯行为第26-28页
3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设计第28-31页
    3.1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第28-29页
        3.1.1 未来工作自我第28页
        3.1.2 适应意愿第28-29页
        3.1.3 生命主题第29页
    3.2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29页
    3.3 研究设计第29-31页
4 研究一 未来工作自我的结构第31-40页
    4.1 研究目的第31页
    4.2 研究方法第31-32页
        4.2.1 研究程序与研究被试第31页
        4.2.2 未来工作自我提示语第31页
        4.2.3 数据编码第31-32页
    4.3 研究结果第32-37页
        4.3.1 基本关怀第32页
        4.3.2 社会关怀第32-33页
        4.3.3 品质关怀第33-34页
        4.3.4 自我关怀第34-37页
    4.4 讨论第37-38页
    4.5 研究结论第38页
    4.6 研究意义与展望第38-40页
5 研究二 未来工作自我的动机作用第40-61页
    5.1 研究目的第40页
    5.2 未来工作自我的特征模型第40-41页
    5.3 未来工作自我的研究假设第41-42页
    5.4 研究方法第42-44页
        5.4.1 研究被试与研究过程第42页
        5.4.2 测量工具第42-44页
        5.4.3 数据分析第44页
    5.5 研究结果第44-55页
        5.5.1 描述性统计第44-45页
        5.5.2 人口学变量分析第45-47页
        5.5.3 未来工作自我的特征第47-51页
        5.5.4 主动性人格、未来工作自我、生涯适应力、职业生涯投入之间的关系第51-55页
    5.6 讨论第55-59页
        5.6.1 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55-56页
        5.6.2 未来工作自我的特征分析第56-58页
        5.6.3 主动性人格、未来工作自我、生涯适应力、职业生涯投入之间的关系分析第58-59页
    5.7 研究结论第59页
    5.8 研究意义与展望第59-61页
6 总结论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73页
附录第73-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310型二代加核岛K厂房地震安全性研究
下一篇:核电厂全寿期电缆敷设数据库系统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