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3-14页 |
1.2 工程陶瓷加工技术研究概况 | 第14-17页 |
1.3 工程陶瓷加工表面微观形貌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1.3.1 微观形貌创成机理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2 微观形貌特征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3 刀具对微观形貌影响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3.4 参数优化方法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4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 第23-25页 |
第2章 加工表面微观形貌创成机理研究 | 第25-52页 |
2.1 加工过程弹塑性动力学响应特性研究 | 第25-31页 |
2.1.1 磨粒运动模型 | 第25-28页 |
2.1.2 超声冲击载荷作用下材料特性 | 第28-29页 |
2.1.3 加工临界切削深度 | 第29-31页 |
2.2 旋转超声磨削过程中材料本构模型 | 第31-38页 |
2.2.1 表面微观形貌结构分析 | 第31-33页 |
2.2.2 基于非局部理论的材料本构模型 | 第33-38页 |
2.3 基于非局部应力场的裂纹扩展研究 | 第38-47页 |
2.3.1 旋转超声磨削加工应力场 | 第38-41页 |
2.3.2 加工过程中裂纹分析 | 第41-42页 |
2.3.3 中位裂纹扩展应力场强度 | 第42-45页 |
2.3.4 侧向裂纹扩展应力场强度 | 第45-47页 |
2.4 表面微观形貌生成 | 第47-50页 |
2.4.1 单颗粒旋转超声磨削加工仿真 | 第47-49页 |
2.4.2 单颗粒划痕实验 | 第49-5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3章 加工表面微观形貌分形特征研究 | 第52-77页 |
3.1 表面微观形貌特征统计分析 | 第52-60页 |
3.1.1 微观形貌高度统计分布 | 第52-55页 |
3.1.2 微观形貌功率谱密度分布 | 第55-58页 |
3.1.3 微观形貌角谱分布 | 第58-60页 |
3.2 加工表面微观形貌表征研究 | 第60-67页 |
3.2.1 加工表面分形特征分析 | 第60-63页 |
3.2.2 分形维数计算模型 | 第63-67页 |
3.3 表面微观形貌奇异特征研究 | 第67-69页 |
3.3.1 分形维数物理意义 | 第67-68页 |
3.3.2 加工表面奇异特征分析 | 第68-69页 |
3.4 分形维数影响规律实验研究 | 第69-76页 |
3.4.1 实验设计 | 第69-72页 |
3.4.2 不同分形维数计算方法比较 | 第72-73页 |
3.4.3 分形维数影响因素分析 | 第73-75页 |
3.4.4 分形维数与切削力关系 | 第75-7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4章 超声振动金刚石刀具对加工表面微观形貌影响 | 第77-107页 |
4.1 超声振动金刚石刀具基本表征参数 | 第77-81页 |
4.1.1 金刚石粒度 | 第77-79页 |
4.1.2 金刚石浓度 | 第79页 |
4.1.3 结合剂类型 | 第79-81页 |
4.2 刀具参数与切削力间关系分析 | 第81-89页 |
4.2.1 切削力数学模型建立 | 第81-85页 |
4.2.2 切削力模型实验验证 | 第85-87页 |
4.2.3 刀具参数对切削力影响 | 第87-89页 |
4.3 刀具参数对加工表面微观形貌影响 | 第89-93页 |
4.3.1 磨粒粒度对表面微观形貌影响 | 第89-91页 |
4.3.2 磨粒浓度对表面微观形貌影响 | 第91-92页 |
4.3.3 结合剂类型对表面微观形貌影响 | 第92-93页 |
4.4 超声振动金刚石刀具磨损特性 | 第93-102页 |
4.4.1 不同结合剂刀具磨损机理 | 第93-96页 |
4.4.2 刀具磨损量模型研究 | 第96-99页 |
4.4.3 刀具磨损量模型验证及影响参数分析 | 第99-102页 |
4.5 加工过程中加工表面微观形貌变化 | 第102-105页 |
4.5.1 超声振动金刚石刀具磨损阶段 | 第102-103页 |
4.5.2 不同刀具磨损阶段加工表面微观形貌 | 第103-10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5章 基于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加工工艺参数优化 | 第107-132页 |
5.1 表面微观形貌BP神经网络模型 | 第107-113页 |
5.1.1 工艺参数与加工表面微观形貌映射关系 | 第107-109页 |
5.1.2 基于典型算法对模型的分析 | 第109-113页 |
5.2 基于鲍威尔法的改进型BP算法 | 第113-125页 |
5.2.1 基于鲍威尔法的改进型BP算法理论 | 第113-121页 |
5.2.2 基于鲍威尔法的改进型BP算法计算效果 | 第121-123页 |
5.2.3 计算效果影响因素 | 第123-125页 |
5.3 基于遗传算法的加工工艺参数优化 | 第125-131页 |
5.3.1 加工工艺参数优化模型建立 | 第125-128页 |
5.3.2 工艺参数优化及其验证 | 第128-13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31-132页 |
结论 | 第132-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4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45-147页 |
致谢 | 第147-148页 |
个人简历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