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烟草病害的研究概况 | 第11-18页 |
| 1 病原形态学研究 | 第14-15页 |
| 2 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15-16页 |
| 3 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16-17页 |
| 4 生物技术应用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3 种链格孢病害的病原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18-36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8-20页 |
| ·病害标本采集及症状描述 | 第18页 |
| ·病原菌分离及形态学鉴定 | 第18-19页 |
| ·病原菌分离 | 第18页 |
| ·病原菌形态学鉴定 | 第18-19页 |
| ·三种链格孢致病性测定 | 第19页 |
| ·3 种链格孢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19-20页 |
| ·温度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 第19页 |
| ·pH 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 第19页 |
| ·光照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 第19页 |
| ·不同碳氮比(C/N)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 第19-20页 |
| ·培养基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 第20页 |
| ·数据处理 | 第20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0-36页 |
| ·3 种链格孢病害症状及病原形态学鉴定 | 第20-24页 |
| ·赤星、早疫病菌致病性测定 | 第24-25页 |
| ·3 种链格孢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 | 第25-32页 |
| ·温度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 第25-26页 |
| ·温度对赤星病菌生长的影响 | 第25页 |
| ·温度对早疫病菌生长的影响 | 第25-26页 |
| ·温度对黑斑病菌生长的影响 | 第26页 |
| ·pH 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 第26-27页 |
| ·pH 对早疫病菌生长的影响 | 第26-27页 |
| ·pH 对黑斑病菌生长的影响 | 第27页 |
| ·光照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 第27-28页 |
| ·C/N 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 第28-29页 |
| ·C/N 对赤星病菌生长的影响 | 第28页 |
| ·C/N 对早疫病菌生长的影响 | 第28-29页 |
| ·C/N 对黑斑病菌生长的影响 | 第29页 |
| ·培养基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 第29-32页 |
| ·培养基对赤星病菌生长的影响 | 第29-30页 |
| ·培养基对早疫病菌生长的影响 | 第30-31页 |
| ·培养基对黑斑病菌生长的影响 | 第31-32页 |
| ·三种链格孢病害症状及病原比较 | 第32-34页 |
| ·三种链格孢病害症状比较 | 第32-33页 |
| ·三种链格孢菌形态比较 | 第33-34页 |
| ·三种链格孢菌生物学特性比较 | 第34页 |
| ·三种链格孢病害流行侵染比较 | 第34页 |
| ·讨论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烟草灰霉病病原鉴定、寄主范围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36-4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 ·病害标本采集及症状描述 | 第36页 |
| ·病原菌分离及形态学鉴定 | 第36页 |
| ·病原菌分离 | 第36页 |
| ·病原菌形态学鉴定 | 第36页 |
| ·灰葡萄孢致病性测定 | 第36页 |
| ·灰葡萄孢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36-37页 |
| ·灰葡萄孢寄主范围测定 | 第37页 |
| ·供试寄主 | 第37页 |
| ·寄主植物栽培 | 第37页 |
| ·接种方法 | 第37页 |
| ·数据处理 | 第37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7-44页 |
| ·烟草灰霉病症状及病原形态学鉴定 | 第37-39页 |
| ·灰霉病菌致病性测定 | 第39页 |
| ·烟草灰霉病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 | 第39-42页 |
| ·温度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 第39-40页 |
| ·pH 值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 第40页 |
| ·光照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 第40-41页 |
| ·不同C/N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 第41页 |
| ·培养基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 第41-42页 |
| ·紫外光照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 第42页 |
| ·灰葡萄孢寄主范围测定 | 第42-43页 |
| ·讨论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烟草白绢病原形态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44-50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页 |
| ·病害标本采集及症状描述 | 第44页 |
| ·病原菌分离及形态学鉴定 | 第44页 |
| ·烟草白绢病病原菌的分离 | 第44页 |
| ·烟草白绢病病原菌的形态学鉴定 | 第44页 |
| ·白绢病菌致病性测定 | 第44页 |
| ·烟草白绢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44页 |
| ·数据处理 | 第44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4-50页 |
| ·烟草白绢病症状识别及病原鉴定 | 第44-46页 |
| ·白绢病菌致病性测定结果 | 第46页 |
| ·烟草白绢病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 | 第46-49页 |
| ·温度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 第46-47页 |
| ·pH 值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 第47页 |
| ·光照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 第47-48页 |
| ·C/N 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 第48页 |
| ·培养基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 第48-49页 |
| ·紫外光照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 第49页 |
| ·讨论 | 第49-50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2页 |
| 1. 主要研究结果 | 第50页 |
| 2. 特色与创新 | 第50页 |
| 3. 展望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 附录 培养基配方 | 第56-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