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区域分布式能源系统规划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8-37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8-21页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1.1.2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9-21页 |
1.2 区域分布式能源系统规划内涵与特点 | 第21-26页 |
1.2.1 区域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内涵 | 第21-23页 |
1.2.2 区域分布式能源系统规划 | 第23-26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6-33页 |
1.3.1 能源规划的相关研究 | 第26-28页 |
1.3.2 建筑负荷预测的相关研究 | 第28-29页 |
1.3.3 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相关研究 | 第29-32页 |
1.3.4 能源互联网相关研究 | 第32-33页 |
1.4 论文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33-35页 |
1.5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35-37页 |
第2章 区域分布式能源系统规划影响因素 | 第37-88页 |
2.1 气候因素 | 第37-44页 |
2.1.1 RDES规划的气候适应性 | 第37-38页 |
2.1.2 RDES的气候区划 | 第38-44页 |
2.2 资源禀赋 | 第44-61页 |
2.2.1 天然气 | 第45-48页 |
2.2.2 太阳能 | 第48-51页 |
2.2.3 风能 | 第51-53页 |
2.2.4 地热能 | 第53-56页 |
2.2.5 生物质能 | 第56-59页 |
2.2.6 潮汐能 | 第59页 |
2.2.7 能源资源的互补性 | 第59-61页 |
2.3 区域环境因素 | 第61-64页 |
2.3.1 碳排放影响 | 第61-62页 |
2.3.2 空气质量影响 | 第62-64页 |
2.4 建筑类型与功能因素 | 第64-67页 |
2.4.1 建筑类型的影响 | 第64-65页 |
2.4.2 区域功能的影响 | 第65-66页 |
2.4.3 建筑布局与热岛效应 | 第66-67页 |
2.5 社会发展水平 | 第67-73页 |
2.5.1 宏观经济 | 第67-69页 |
2.5.2 城镇化水平 | 第69-70页 |
2.5.3 政策因素 | 第70-73页 |
2.6 系统综合价值 | 第73-87页 |
2.6.1 经济收益 | 第73-75页 |
2.6.2 技术性能 | 第75-85页 |
2.6.3 社会环境价值 | 第85-8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3章 区域负荷预测分析 | 第88-106页 |
3.1 建筑负荷影响因素与特性分析 | 第88-90页 |
3.1.1 建筑负荷影响因素 | 第88-89页 |
3.1.2 建筑负荷特性 | 第89-90页 |
3.2 负荷预测方法 | 第90-97页 |
3.2.1 单位面积指标法 | 第90-91页 |
3.2.2 数据外推预测法 | 第91-93页 |
3.2.3 数值模拟方法 | 第93-96页 |
3.2.4 情景分析方法 | 第96-97页 |
3.3 区域负荷预测 | 第97-99页 |
3.3.1 简单叠加法 | 第97页 |
3.3.2 区域负荷预测模型 | 第97-98页 |
3.3.3 同时利用系数 | 第98-99页 |
3.4 仿真算例分析 | 第99-105页 |
3.4.1 单体建筑负荷预测 | 第99-104页 |
3.4.2 区域负荷预测 | 第104-10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4章 区域分布式能源系统建模与优化 | 第106-143页 |
4.1 RDES的一般结构 | 第107-108页 |
4.2 基于MAS的RDES信息物理融合模型 | 第108-113页 |
4.2.1 MAS的内涵及其结构 | 第108-109页 |
4.2.2 基于MAS的RDES模型架构 | 第109-110页 |
4.2.3 能源管理Agent和路由Agent | 第110-113页 |
4.3 RDES优化模型 | 第113-131页 |
4.3.1 基于决策和系统的RDES双层优化 | 第115页 |
4.3.2 RDES决策优化层 | 第115-123页 |
4.3.3 RDES系统优化层 | 第123-131页 |
4.4 算例仿真分析 | 第131-142页 |
4.4.1 算例决策层优化分析 | 第132-134页 |
4.4.2 算例系统优化层分析 | 第134-136页 |
4.4.3 算例系统优化结果 | 第136-14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42-143页 |
第5章 RDES站网布局与优化 | 第143-162页 |
5.1 管网布局优化与图论 | 第143-148页 |
5.1.1 管网布局优化概述 | 第143-144页 |
5.1.2 图论概述 | 第144-148页 |
5.2 基于能距的P中位站网布局模型 | 第148-152页 |
5.2.1 能距 | 第149-150页 |
5.2.2 基于能距的中位点 | 第150-151页 |
5.2.3 基于能距的P中位模型 | 第151-152页 |
5.3 基于能距的定址布网算法 | 第152-154页 |
5.4 仿真算例分析 | 第154-160页 |
5.4.1 算例简介 | 第155-156页 |
5.4.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156-16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60-162页 |
第6章 RDES规划决策支持系统及应用研究 | 第162-184页 |
6.1 RDES-DSS系统设计目标 | 第162-164页 |
6.2 RDES-DSS系统结构框架 | 第164-167页 |
6.2.1 可视化人机交互系统 | 第165页 |
6.2.2 决策功能应用系统 | 第165-167页 |
6.3 RDES-DSS功能模块设计 | 第167-170页 |
6.3.1 因素功能模块 | 第168-169页 |
6.3.2 预测功能模块 | 第169页 |
6.3.3 系统功能模块 | 第169-170页 |
6.3.4 布局功能模块 | 第170页 |
6.4 RDES-DSS案例应用研究 | 第170-182页 |
6.4.1 案例介绍 | 第170-172页 |
6.4.2 案例RDES-DSS仿真应用 | 第172-181页 |
6.4.3 案例仿真结果分析 | 第181-182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82-184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84-187页 |
7.1 结论 | 第184-185页 |
7.2 展望 | 第185-187页 |
参考文献 | 第187-20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209-21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211-212页 |
致谢 | 第212-213页 |
作者简介 | 第2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