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漏风测定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采空区气体流场模拟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采空区燃防治理论技术现状 | 第16-18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2 矿井及工作面概况 | 第21-25页 |
2.1 矿井概况 | 第21页 |
2.2 工作面概况 | 第21-25页 |
2.2.1 工作面位置、范围、与邻区及地表关系 | 第21-22页 |
2.2.2 煤层结构、厚度及其分布情况 | 第22页 |
2.2.3 开采技术条件 | 第22页 |
2.2.4 工作面开采和通风系统 | 第22-23页 |
2.2.5 防灭火系统 | 第23-25页 |
3 南东翼采区采空区漏风规律研究 | 第25-47页 |
3.1 南东翼采区能位分布规律研究 | 第25-33页 |
3.1.1 测定方法、仪器、人员组织和参数 | 第25-27页 |
3.1.2 测定路线以及测点布置情况 | 第27-28页 |
3.1.3 测定结果与分析 | 第28-33页 |
3.2 南东翼煤层群漏风规律研究 | 第33-39页 |
3.2.1 煤层群漏风规律研究机理 | 第33-34页 |
3.2.2 双元示踪气体脉冲释放法漏风检测 | 第34-36页 |
3.2.3 示踪气体检测结果及分析 | 第36-39页 |
3.3 150903工作面漏风规律研究 | 第39-45页 |
3.3.1 示踪气体的选择 | 第39-40页 |
3.3.2 气相色谱仪 | 第40-41页 |
3.3.3 150903工作面邻近层采空区漏风测试 | 第41-44页 |
3.3.4 150903工作面倾向风量分布测试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4 150903工作面采空区数值模拟研究 | 第47-61页 |
4.1 数值模拟研究目的 | 第47页 |
4.2 物理及数学模型建立 | 第47-49页 |
4.2.1 物理模型 | 第47-48页 |
4.2.2 数学模型 | 第48-49页 |
4.3 基本假设 | 第49页 |
4.4 模型边界条件 | 第49-50页 |
4.5 150903工作面采空区流场的模拟研究 | 第50-59页 |
4.5.1 模拟方案 | 第50页 |
4.5.2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50-54页 |
4.5.3 采空区渗透率分布分析 | 第54-57页 |
4.5.4 工作面采空区漏风流场分布及自燃危险区域分析 | 第57-5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5 新集一矿南东翼煤层群采空区煤炭自燃防治技术 | 第61-71页 |
5.1 南东翼煤层群采空区煤炭自燃防治技术 | 第61-66页 |
5.1.1 预测预报技术 | 第61-62页 |
5.1.2 堵漏技术 | 第62-65页 |
5.1.3 均压技术 | 第65-66页 |
5.2 南东翼采空区防灭火技术实施效果 | 第66-71页 |
6 主要结论及展望 | 第71-73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1页 |
6.2 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