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理论论文--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论文

跨文化视野下中韩电影制作模式互借合作的可行性探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8页
绪论第11-15页
    一、选题研究的背景、内容及现状第11-14页
        (一) 选题研究的背景第11-12页
        (二) 选题研究的内容及现状第12-14页
    二、选题研究的意义第14-15页
        (一) 理论意义第14页
        (二) 现实意义第14-15页
第一章 中韩电影的发展历程概述第15-21页
    一、韩国电影发展的历史沿革第15-19页
        (一) 改革初期:九十年代初电影制度的革新第15-17页
        (二) 稳步推进:社会资源的有效融合第17-19页
    二、中国电影发展的特色与变迁第19-21页
        (一) 历史沿革:从制作初探到初级市场形成第19-20页
        (二) 当代环境:产业化的完整生态链第20-21页
第二章 中韩电影文化的各自情缘第21-25页
    一、韩国电影的西方技法与民族风格第21-22页
        (一) 借鉴西方技法第21-22页
        (二) 增强民族风格第22页
    二、中国电影多元文化的并行发展第22-25页
        (一) 主流意识的核心性第22-23页
        (二) 多民族文化特点的融合性第23-25页
第三章 现阶段中韩电影各自制作模式的比较第25-34页
    一、韩国电影产业的制作链及独立的市场体系第25-28页
        (一) 以编剧为制作主体第25页
        (二) 拓展融资渠道第25-26页
        (三) 注重营销策略第26-27页
        (四) 发展产业链条第27-28页
    二、我国电影制作的环境与瓶颈第28-31页
        (一) 制作发展现状第28-29页
        (二) 市场环境下的瓶颈问题第29-31页
    三、中韩两国电影制作模式的差异第31-34页
        (一) 制作单位的体制差异第31页
        (二) 演艺人员管理体系的差异第31-32页
        (三) 营销策略的差异第32页
        (四) 制作与播出方式的差异第32页
        (五) 两国娱乐环境的差异第32-34页
第四章 中韩电影制作模式的相互借鉴第34-42页
    一、跨文化视野下中韩电影审美特征的趋同性第34-35页
        (一) 儒家思想引导的表达趋同第34页
        (二) 古典文化带来的意境趋同第34-35页
        (三) 历史共鸣构成的内容趋同第35页
    二、借鉴韩国的制作模式及市场运行体系第35-38页
        (一) 电影审查制度,分级势在必行第35-36页
        (二)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第36页
        (三) 加强政府的引导职能第36-37页
        (四) 注重影片内容,打造民族品牌第37-38页
        (五) 促进电影文化衍生产品的开发第38页
    三、韩国影业存在的问题及中国市场的强烈关注第38-40页
        (一) 韩国电影产业的收支不平衡现象第38-39页
        (二) 本土配额制缩减第39页
        (三) 对外输出遭遇“寒流”第39-40页
    四、市场环境对中韩两国电影合作模式的巨大影响第40-42页
        (一) 中国市场对韩国电影的吸纳第40页
        (二) 韩国电影对中国市场的突围第40-42页
综论 加强融合构建电影艺术与制作模式的新阶段第42-45页
    一、我国电影市场的开放性与包容性第42-43页
    二、“一带一路”将给中韩两国电影发展带来新机遇第43-45页
结词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后记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态视角下的长春市净月高新开发区空间特色研究
下一篇:老工业基地改造背景下的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研究--以通化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