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第一节 课题来源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课题来源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一、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4页 |
二、研究对象综述 | 第14页 |
三、研究方法综述 | 第14-16页 |
第一章 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的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第一节 语文教材理论 | 第16-18页 |
一、语文教材及选文系统的概念 | 第16-17页 |
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编写的要求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教育学心理学理论 | 第18-20页 |
一、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 第18-19页 |
二、最近发展区和多元智能理论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两版教材编排方式的对比 | 第20-28页 |
第一节 两版教材编写理念的对比 | 第20-24页 |
一、人教版选文编写理念 | 第20-21页 |
二、粤教版选文编写理念 | 第21-24页 |
第二节 两版教材编排体系的对比 | 第24-28页 |
一、人教版编排体系 | 第24-25页 |
二、粤教版编排体系 | 第25-28页 |
第三章 选文系统的具体对比 | 第28-56页 |
第一节 选文的容量 | 第28-32页 |
一、数量和篇幅 | 第28-30页 |
二、新旧比例 | 第30-32页 |
第二节 选文的时代 | 第32-38页 |
一、古今比例 | 第32-33页 |
二、古今编排 | 第33-35页 |
三、时代分布 | 第35-38页 |
第三节 选文的体裁 | 第38-41页 |
一、理论类和实用类体裁的比较 | 第38-40页 |
二、文学类体裁的比较 | 第40-41页 |
第四节 选文的范围 | 第41-48页 |
一、国别 | 第41-43页 |
二、女性作家及女性形象 | 第43-46页 |
三、来源 | 第46-48页 |
第五节 选文的主题 | 第48-56页 |
一、意识形态 | 第49-50页 |
二、价值取向 | 第50-56页 |
第四章 两版教材选文系统的反思与建议 | 第56-64页 |
第一节 两版教材选文系统的反思 | 第56-59页 |
一、工具价值——提升学生语文能力 | 第56-57页 |
二、人文价值——提高整体素质 | 第57-59页 |
第二节 两版教材选文系统的建议 | 第59-64页 |
一、教材改进——平衡好三种关系 | 第59-61页 |
二、教材研究——积极探索,切合实际 | 第61-62页 |
三、教材使用——相互借鉴,灵活使用 | 第62-64页 |
(一)要借鉴性地教学 | 第62-63页 |
(二)要有机整合地教学 | 第63页 |
(三)要选择性地教学 | 第63-64页 |
结语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