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页 |
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诉讼中的司法鉴定概述 | 第8-13页 |
(一)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诉讼中司法鉴定的概念、特征、产生原因 | 第8-11页 |
1. 司法鉴定的概念 | 第8-9页 |
2. 司法鉴定的特征 | 第9-10页 |
3. 司法鉴定产生的原因 | 第10-11页 |
(二)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诉讼中司法鉴定产生的方式 | 第11-12页 |
1. 当事人主动申请 | 第11页 |
2. 人民法院依职权确定 | 第11-12页 |
(三)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诉讼中司法鉴定的种类 | 第12-13页 |
1. 工程造价鉴定 | 第12页 |
2. 工程质量鉴定 | 第12页 |
3. 工程量鉴定 | 第12页 |
4. 损失鉴定 | 第12-13页 |
二、我国关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诉讼中司法鉴定的立法与实践 | 第13-17页 |
(一) 相关立法 | 第13-16页 |
1. 有关司法鉴定的法律规定 | 第13-14页 |
2. 有关司法鉴定的司法解释 | 第14-15页 |
3. 有关司法鉴定的部门规章 | 第15页 |
4. 有关司法鉴定的地方性管理条例 | 第15-16页 |
(二) 司法实践 | 第16-17页 |
1. 司法鉴定的申请 | 第16页 |
2. 司法鉴定的决定 | 第16页 |
3. 司法鉴定的委托 | 第16-17页 |
4. 司法鉴定的受理和实施 | 第17页 |
5. 司法鉴定意见的出具和质证 | 第17页 |
(三) 小结 | 第17页 |
三、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诉讼中司法鉴定立法与实践存在的问题 | 第17-21页 |
(一) 鉴定启动主体规定单一 | 第18页 |
(二) 鉴定时限无法律强制保障 | 第18-19页 |
(三) 鉴定依据没有明确的提交时限且提交内容无法确保有效性 | 第19-20页 |
(四) 鉴定意见无专门制度确保其客观真实性 | 第20-21页 |
1. 鉴定意见存在倾向性的不公正 | 第20页 |
2. 没有标准化的鉴定意见出具的格式、内容以及验证体系 | 第20-21页 |
(五) 重新鉴定或补充鉴定难以启动 | 第21页 |
四、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诉讼中司法鉴定问题的解决对策 | 第21-25页 |
(一) 扩大司法鉴定启动主体的范围 | 第21-22页 |
(二) 规范鉴定工作的合理时间 | 第22页 |
(三) 确保鉴定材料提交的时限性和内容的充分可靠性 | 第22-23页 |
(四) 加强对鉴定意见的审核 | 第23-25页 |
1. 严格审查鉴定意见作出机构及人员的资质 | 第23页 |
2. 就鉴定意见的作出从技术层面进行规范化操作和处理 | 第23-24页 |
3. 积极发挥审判权在鉴定意见审查中的作用 | 第24-25页 |
(五) 完善重新鉴定或补充鉴定问题的法律规定 | 第25页 |
结语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8页 |
致谢 | 第28-29页 |
附录 | 第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