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经济思想史论文--世界论文--近现代经济思想(1640年~)论文

罗纳德·科斯的经济学方法论:起源与发展

摘要第5-9页
ABSTRACT第9-13页
1 引言第19-25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9-20页
    1.2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第20-22页
    1.3 研究方法第22-23页
    1.4 难点、创新与不足第23-25页
2 科斯经济学方法论研究述评第25-34页
    2.1 国外研究述评第25-31页
        2.1.1 科斯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第25-27页
        2.1.2 科斯经济学方法论的重要术语第27-28页
        2.1.3 科斯的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第28-29页
        2.1.4 科斯与其他经济学家或学派的方法论比较第29-31页
        2.1.5 科斯经济学方法论的竞争力第31页
    2.2 国内研究述评第31-34页
3 科斯的"真实世界"和"黑板经济学第34-57页
    3.1 "真实世界"的哲学涵义嬗变第34-36页
        3.1.1 西方古典哲学中的"真实世界"第34-35页
        3.1.2 尼采对"真实世界"涵义的颠覆第35页
        3.1.3 现象学对"真实世界"研究的搁置第35-36页
        3.1.4 逻辑实证主义对古典"真实世界"的拒斥第36页
    3.2 科斯意义的"真实世界"第36-41页
        3.2.1 科斯著述中的"真实世界"第36-38页
        3.2.2 科斯强调"真实世界"的目的和意义第38-41页
    3.3 科斯批判的"黑板经济学"第41-47页
        3.3.1 科斯提出"黑板经济学"的缘起第41-46页
        3.3.2 "黑板经济学"的涵义拓展第46-47页
    3.4 黑板经济学的替代进路:比较制度分析第47-48页
    3.5 科斯的经济学研究实践与方法论立场的一致性问题第48-57页
        3.5.1 科斯纯技术分析文章的现实主义立场第48-51页
        3.5.2 科斯定理:通往真实世界的垫脚石第51-57页
4 科斯论经济学性质第57-73页
    4.1 科斯对"经济学性质"的理解第57-59页
    4.2 科斯心目中的经济学研究对象第59-62页
    4.3 经济学与相邻学科第62-63页
    4.4 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第63-73页
        4.4.1 经济学与生物学、物理学的关系进路第64-68页
        4.4.3 科斯眼中的经济学与生物学第68-73页
5 科斯论理论研究第73-91页
    5.1 理论研究的地位第73-80页
        5.1.1 理论研究在经济学发展中的地位演变第73-75页
        5.1.2 科斯论经济理论的地位第75-80页
    5.2 经济理论的评价或选择标准第80-81页
    5.3 经济理论的表达形式第81-83页
    5.4 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第83-91页
        5.4.1 真实性假设的涵义第83-85页
        5.4.2 真实性假设的特征和获取途径第85-86页
        5.4.3 对主流经济学基本假设的批判第86-88页
        5.4.4 替代理性效用最大公设的经验法则第88-91页
6 科斯论经验研究第91-106页
    6.1 "经验研究"与"实证研究"的联系与区别第91-93页
    6.2 科斯有关经验研究的著述和言论第93-97页
    6.3 科斯的主要经验研究实践第97-98页
    6.4 科斯经验研究的主要特征第98-106页
        6.4.1 以常识为分析起点第99-101页
        6.4.2 以小样本案例研究为基础第101-103页
        6.4.3 注重研究案例的细节第103-106页
7 科斯开展经验研究的具体方法第106-123页
    7.1 数量性经验研究的技巧和步骤:以英国生猪产业计量分析为例第106-111页
        7.1.1 确立要验证的理论选题第106-107页
        7.1.2 收集统计数据加以分析,得出初步结论第107页
        7.1.3 到真实世界去考察和访谈第107-108页
        7.1.4 修正初步结论,形成正式研究成果第108页
        7.1.5 与理论权威的学术争论第108-110页
        7.1.6 尝试发展出一般化理论第110-111页
    7.2 非数量性研究的具体步骤:以美国通用-费雪案例研究为例第111-123页
        7.2.1 把问题意识转化为具有实质意义的、可操作的研究选题第111-112页
        7.2.2 实地调研前的准备第112-113页
        7.2.3 实际调研活动的类型第113-114页
        7.2.4 收集和甄别有用信息的主要方式第114-115页
        7.2.5 概念化和理论化第115-116页
        7.2.6 费雪-通用案例之辩:科斯VS克莱因第116-121页
        7.2.7 把费雪-通用案例之争升华为经济学方法论第121-123页
8 科斯的经济学方法论之争(上)第123-135页
    8.1 科斯VS罗宾逊夫人:基本假设的选择标准之争第123-127页
        8.1.1 罗宾逊夫人及其方法论小册子第123-124页
        8.1.2 《企业的性质》与《经济学是一门严肃的学科》第124-127页
        8.1.3 科斯视罗宾逊夫人的经济学为黑板经济学的真正原因第127页
    8.2 科斯VS弗里德曼:经济理论的选择标准之争第127-135页
        8.2.1 弗里德曼写作《实证经济学方法论》的背景和引发的争论第128-130页
        8.2.2 科斯争论《实证经济学方法论》的缘起第130-131页
        8.2.3 科斯对《实证经济学方法论》的反驳要点第131-135页
9 科斯的经济学方法论之争(中)第135-149页
    9.1 科斯VS莱昂内尔.罗宾斯:经济学性质之争第135-143页
        9.1.1 科斯经典文献对罗宾斯方法论著述的引用第135-137页
        9.1.2 科斯其他文献中对罗宾斯方法论著述的引用第137-141页
        9.1.3 科斯与罗宾斯的真正分歧第141-143页
    9.2 科斯VS经济学帝国主义者:经济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之争第143-149页
        9.2.1 "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概念溯源第143-145页
        9.2.2 当代经济学帝国主义运动第145-146页
        9.2.3 科斯与当代经济学帝国主义者的分歧第146-149页
10 科斯的经济学方法论之争(下)第149-157页
    10.1 科斯与乔治·施蒂格勒的学术关系第149-152页
    10.2 科斯与施蒂格勒的经济学方法论分歧第152-157页
        10.2.1 经验研究的进路和方法第152-153页
        10.2.2 理性经济人应用于政治分析的适当性第153-155页
        10.2.3 理论选择的标准第155-157页
11 科斯经济学方法论的思想渊源第157-175页
    11.1 科斯与亚当·斯密第157-162页
        11.1.1 亚当·斯密影响科斯思想的途径第157-158页
        11.1.2 "看不见的手"理论和交易成本思想第158-159页
        11.1.3 斯密人性观点对科斯的启发第159-161页
        11.1.4 斯密经济学研究方法对科斯的影响第161-162页
    11.2 科斯与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第162-169页
        11.2.1 科斯与马歇尔的学术联系第163-164页
        11.2.2 科斯对马歇尔方法论的研究和继承第164-169页
    11.3 科斯与阿诺德·普兰特第169-171页
        11.3.1 普兰特对科斯学术职业生涯的引导第169页
        11.3.2 普兰特看待经济问题的现实主义角度对科斯的影响第169-170页
        11.3.3 普兰特的竞争理论对科斯的启发第170-171页
    11.4 科斯与弗兰克·奈特第171-175页
        11.4.1 奈特对科斯形成"交易成本"概念的可能启发第171-173页
        11.4.2 奈特对《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的直接影响第173页
        11.4.3 奈特的人性观点对科斯的影响第173-175页
12 科斯经济学方法论的科学哲学基础第175-194页
    12.1 科学哲学方法论的历史演变第175-178页
    12.2 科学哲学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第178-180页
        12.2.1 经济学被主流规定为一门实证科学第178-179页
        12.2.2 经济学方法论成为独立学科第179-180页
    12.3 科斯与科学哲学的学术联系第180-182页
        12.3.1 科斯与卡尔·波普尔第180-181页
        12.3.2 科斯与托马斯·库恩第181-182页
    12.4 库恩科学哲学对科斯经济学方法论思想的启发第182-189页
        12.4.1 以历史和经验为基础的经济学方法论第182页
        12.4.2 社会共同体性质的经济学研究活动第182-185页
        12.4.3 科学发展动态演化论下的理解学说第185-186页
        12.4.4 经济学常规科学阶段的解谜活动第186-187页
        12.4.5 经济学危机期间的范式竞争第187-188页
        12.4.6 经济学革命或范式变迁的困难第188-189页
    12.5 科斯与库恩在认识论问题上的可能冲突第189-194页
参考文献第194-212页
附录1 科斯的教育背景和心智结构第212-227页
附录2 科斯的职业经历第227-244页
附录3 科斯研究马歇尔的缘起:一种推测第244-247页
附录4 奈特对科斯思想的影响:科斯VS张五常之辩第247-254页
后记第254-261页

论文共2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比索洛尔对缺氧/复氧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下一篇:民间金融风险生成机制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