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镁合金的晶体结构与变形特性 | 第9-12页 |
1.2.1 镁合金的变形机制 | 第9-10页 |
1.2.2 孪晶的交互作用 | 第10-11页 |
1.2.3 镁合金的各向异性 | 第11-12页 |
1.3 镁合金的低周疲劳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3.1 循环载荷下的孪晶变形机制 | 第12页 |
1.3.2 镁合金的失效机制 | 第12-14页 |
1.3.3 镁合金的棘轮效应 | 第14页 |
1.4 镁合金的腐蚀疲劳性能 | 第14-17页 |
1.4.1 镁合金的腐蚀性能 | 第14-16页 |
1.4.2 镁合金的腐蚀疲劳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5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1.5.2 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试样制备与试验设备 | 第18-23页 |
2.1 试样制备 | 第18-19页 |
2.1.1 试样的加工 | 第18页 |
2.1.2 腐蚀液的准备 | 第18-19页 |
2.1.3 腐蚀产物清洗液 | 第19页 |
2.1.4 试样后处理 | 第19页 |
2.2 试验装置 | 第19-22页 |
2.2.1 电子万能双轴疲劳试验机 | 第19-20页 |
2.2.2 在线腐蚀疲劳系统 | 第20-21页 |
2.2.3 微观分析设备 | 第21-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镁合金AZ31B的低周疲劳试验 | 第23-42页 |
3.1 AZ31B的晶相观测 | 第23-24页 |
3.2 单轴试验 | 第24-25页 |
3.2.1 单拉/单压试验设计 | 第24页 |
3.2.2 AZ31B的力学性能 | 第24-25页 |
3.3 完全对称加载的低周疲劳试验 | 第25-30页 |
3.3.1 完全对称循环加载的试验方案设计 | 第25-26页 |
3.3.2 应力-应变滞环的演化 | 第26-27页 |
3.3.3 塑性应变的演化 | 第27-29页 |
3.3.4 平均应变的演化 | 第29-30页 |
3.4 棘轮疲劳试验 | 第30-36页 |
3.4.1 平均应力对AZ31的寿命影响 | 第30-31页 |
3.4.2 棘轮疲劳试验方案设计 | 第31-32页 |
3.4.3 应力-应变滞环的演化 | 第32-33页 |
3.4.4 棘轮应变演化曲线 | 第33-34页 |
3.4.5 压缩平均应力对镁合金低周疲劳寿命的影响 | 第34-36页 |
3.5 腐蚀疲劳试验 | 第36-38页 |
3.6 失效机制分析 | 第38-41页 |
3.6.1 孪晶-退孪晶的影响 | 第38页 |
3.6.2 棘轮-疲劳的交互作用 | 第38-40页 |
3.6.3 腐蚀环境下的失效机制 | 第40-4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AZ31B的寿命预测模型 | 第42-52页 |
4.1 镁合金的寿命预测模型概述 | 第42-44页 |
4.2 FP模型 | 第44-48页 |
4.3 能量法模型 | 第48-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5.1 结论 | 第52页 |
5.2 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8-59页 |
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