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9页 |
ABSTRACT | 第9-1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8-26页 |
1.1 田蓟苷与刺槐素的药理作用 | 第19-21页 |
1.2 田蓟苷与刺槐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21-22页 |
1.3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屏障 | 第22-23页 |
1.4 黄酮类物质参与的肝肠循环、肠肠循环以及局部循环 | 第23-24页 |
1.5 研究药物吸收与代谢的技术 | 第24-26页 |
第二章 立题依据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田蓟苷与刺槐素的UGT代谢机理研究 | 第28-56页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8-29页 |
3.2 溶液的配制 | 第29-30页 |
3.3 方法学考察 | 第30-34页 |
3.4 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体系的建立 | 第34-38页 |
3.5 LC/MS/MS及紫外光谱鉴定田蓟苷与刺槐素的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产物 | 第38-43页 |
3.6 田蓟苷与刺槐素的UGT代谢特征研究 | 第43-51页 |
3.7 田蓟苷与刺槐素的代谢种属性别差异研究 | 第51-54页 |
3.8 讨论与总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转运蛋白对田蓟苷与刺槐素的调控机制研究 | 第56-83页 |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6-58页 |
4.2 溶液的配制 | 第58页 |
4.3 UPLC-MS/MS方法的建立 | 第58-62页 |
4.4 Caco-2细胞系的建立 | 第62页 |
4.5 田蓟苷与刺槐素在Caco-2细胞裂解液上的代谢 | 第62-63页 |
4.6 Caco-2细胞转运实验 | 第63-65页 |
4.7 刺槐素在Caco-2细胞裂解液中的酶代动力学 | 第65-68页 |
4.8 刺槐素在Caco-2细胞上的吸收与代谢 | 第68-77页 |
4.9 田蓟苷在Caco-2细胞上的吸收转运 | 第77-81页 |
4.10 讨论与总结 | 第81-83页 |
第五章 肠道循环对田蓟苷与刺槐素的处置机制研究 | 第83-108页 |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83-84页 |
5.2 溶液的配制 | 第84-85页 |
5.3 方法学考察 | 第85-89页 |
5.4 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 | 第89-92页 |
5.5 田蓟苷在大鼠肠道的吸收与代谢研究 | 第92-94页 |
5.6 LPH抑制剂对田蓟苷的吸收与代谢的影响 | 第94-98页 |
5.7 β-葡萄糖醛酸酶对田蓟苷或刺槐素葡萄糖醛酸苷的水解作用 | 第98-101页 |
5.8 β-gus抑制剂与LPH抑制剂共同灌流对田蓟苷的吸收与代谢的影响 | 第101-104页 |
5.9 肝肠循环、肠肠循环与局部循环共同调控田蓟苷在肝肠的处置 | 第104-105页 |
5.10 讨论与总结 | 第105-10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08-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9页 |
缩略词 | 第119-120页 |
攻读学位期闻成果 | 第120-121页 |
致谢 | 第121-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