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4-15页 |
1.3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1.4.1 本文的创新 | 第15页 |
1.4.2 本文的不足 | 第15-16页 |
第2章 关于融资租赁的经济作用的分析 | 第16-19页 |
2.1 从微观层面分析融资租赁的作用 | 第16-17页 |
2.1.1 为承租人带来的利益 | 第16页 |
2.1.2 给出租者带来好处 | 第16-17页 |
2.1.3 给供货商带来的惠利 | 第17页 |
2.2 从宏观层面分析融资租赁的作用 | 第17-19页 |
2.2.1 刺激社会投资 | 第17页 |
2.2.2 健全融资体系 | 第17-18页 |
2.2.3 优化经济结构 | 第18页 |
2.2.4 防控信用风险 | 第18-19页 |
第3章 税负对我国融资租赁企业的影响 | 第19-33页 |
3.1 融资租赁企业税负效应分析 | 第19-24页 |
3.1.1 税负的相关概念及企业税负的影响因素 | 第19-21页 |
3.1.2 融资租赁的概念、理论基础及分类 | 第21-23页 |
3.1.3 融资租赁课税的作用机理 | 第23-24页 |
3.2 我国融资租赁业税收政策沿革 | 第24-30页 |
3.2.1 我国融资租赁业税收政策的发展历程 | 第24-27页 |
3.2.2 我国融资租赁业现行税收政策的梳理 | 第27-29页 |
3.2.3 我国融资租赁业现行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3.3 国外融资租赁税收政策的经验 | 第30-33页 |
3.3.1 科学设置适用税率和类别 | 第30-31页 |
3.3.2 出租方享受加速计提折旧 | 第31页 |
3.3.3 投资抵免享受税收优惠 | 第31-33页 |
第4章 我国“营改增”影响融资租赁企业税负的分析 | 第33-45页 |
4.1 我国“营改增”的分析 | 第33-35页 |
4.1.1 我国“营改增”的理论基础与政策历程 | 第33-34页 |
4.1.2 结构性减税的概念及其内涵 | 第34-35页 |
4.1.3 我国“营改增”实现结构性减税的必要性分析 | 第35页 |
4.2 我国“营改增”影响融资租赁企业税负的政策分析 | 第35-40页 |
4.2.1 适用税率偏高 | 第36-37页 |
4.2.2 进项税额抵扣不完善 | 第37-38页 |
4.2.3 即征即退政策不合理 | 第38-39页 |
4.2.4 利息的有效扣除凭证难以取得 | 第39页 |
4.2.5 资产转让业务重复征税和利息支出扣减 | 第39页 |
4.2.6 租赁SPV的申报流程复杂 | 第39-40页 |
4.2.7 租赁资质不同导致税负不公 | 第40页 |
4.3 我国“营改增”对融资租赁企业税负的影响——从流转税的角度 | 第40-42页 |
4.3.1 我国“营改增”影响融资租赁企业流转税税负的机理分析 | 第40-41页 |
4.3.2 我国“营改增”影响融资租赁企业流转税税负的案例分析 | 第41-42页 |
4.4 我国“营改增”对融资租赁企业税负的影响——以金融租赁为代表 | 第42-45页 |
第5章 关于融资租赁业“营改增”的建议 | 第45-48页 |
5.1 进一步改善融资租赁业税收制度 | 第45-46页 |
5.1.1 适当下调行业适用税率 | 第45页 |
5.1.2 即征即退的延续与完善 | 第45-46页 |
5.1.3 考虑投资抵免政策 | 第46页 |
5.1.4 引入资产加速折旧政策 | 第46页 |
5.1.5 缩小不同类型企业税收政策差异 | 第46页 |
5.2 加强企业自身管理以适应改革 | 第46-47页 |
5.3 总结与展望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 | 第51-52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