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21-43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21-3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21-2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27-30页 |
1.2 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 | 第30-34页 |
1.2.1 研究问题 | 第30-31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31-34页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34-39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34-39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39页 |
1.4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39-43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43-95页 |
2.1 制度建构相关研究 | 第43-55页 |
2.1.1 制度建构思想的演进 | 第43-47页 |
2.1.2 制度建构要素的构成 | 第47-50页 |
2.1.3 制度建构的作用机制 | 第50-54页 |
2.1.4 制度建构与组织行为 | 第54-55页 |
2.2 社会网络相关研究 | 第55-73页 |
2.2.1 社会网络的内涵 | 第55-57页 |
2.2.2 社会网络的特征 | 第57-59页 |
2.2.3 社会网络的属性 | 第59-67页 |
2.2.4 社会网络的类型 | 第67-70页 |
2.2.5 社会网络与制度建构 | 第70-73页 |
2.3 公司不当行为相关研究 | 第73-92页 |
2.3.1 公司不当行为的内涵 | 第74-79页 |
2.3.2 公司不当行为的类型与层次 | 第79-84页 |
2.3.3 公司不当行为的前因研究 | 第84-89页 |
2.3.4 公司不当行为的后果研究 | 第89-9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92-95页 |
第3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模型 | 第95-131页 |
3.1 概念界定 | 第95-105页 |
3.1.1 制度建构 | 第95-96页 |
3.1.2 网络多元化 | 第96-104页 |
3.1.3 公司不当行为 | 第104-105页 |
3.2 制度建构与网络多元化 | 第105-110页 |
3.2.1 制度建构对网络多元化的作用机制——补充VS替代 | 第106-107页 |
3.2.2 制度建构促进生产性网络行为——补充机制 | 第107-108页 |
3.2.3 制度建构抑制非生产性网络行为——替代机制 | 第108-110页 |
3.3 网络多元化与公司不当行为 | 第110-123页 |
3.3.1 网络多元化对公司不当行为的作用机制——聚光VS缓冲 | 第111-112页 |
3.3.2 网络多元化对公司不当行为有效抑制——聚光效应 | 第112-119页 |
3.3.3 网络多元化对公司不当行为提供机会——缓冲效应 | 第119-123页 |
3.4 理论模型 | 第123-12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127-131页 |
第4章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131-149页 |
4.1 制度建构与网络多元化的研究假设 | 第131-136页 |
4.1.1 制度建构与市场网络 | 第131-133页 |
4.1.2 制度建构与政府网络 | 第133-136页 |
4.2 网络多元化与公司不当行为的研究假设 | 第136-147页 |
4.2.1 高管市场网络与公司不当行为 | 第136-139页 |
4.2.2 高管政府网络与公司不当行为 | 第139-141页 |
4.2.3 企业市场网络与公司不当行为 | 第141-143页 |
4.2.4 企业政府网络与公司不当行为 | 第143-14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147-149页 |
第5章 实证研究与设计 | 第149-173页 |
5.1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 第149-158页 |
5.1.1 数据来源 | 第149-150页 |
5.1.2 样本选择 | 第150-153页 |
5.1.3 数据特征 | 第153-155页 |
5.1.4 样本分布 | 第155-158页 |
5.2 变量设计与研究测度 | 第158-164页 |
5.2.1 制度建构 | 第158-159页 |
5.2.2 网络多元化 | 第159-160页 |
5.2.3 公司不当行为 | 第160-161页 |
5.2.4 控制变量 | 第161-164页 |
5.3 数据分析方法与模型建构 | 第164-170页 |
5.3.1 面板数据估计方法 | 第164-165页 |
5.3.2 面板数据模型设定 | 第165-167页 |
5.3.3 面板数据模型估计 | 第167-1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70-173页 |
第6章 实证分析与结果 | 第173-197页 |
6.1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 第173-176页 |
6.2 制度建构对网络多元化影响的实证检验 | 第176-182页 |
6.2.1 制度建构与高管市场网络的关系检验 | 第176-177页 |
6.2.2 制度建构与高管政府网络的关系检验 | 第177-179页 |
6.2.3 制度建构与企业市场网络的关系检验 | 第179-180页 |
6.2.4 制度建构与企业政府网络的关系检验 | 第180-182页 |
6.3 网络多元化对公司不当行为影响的实证检验 | 第182-192页 |
6.3.1 高管市场网络与公司不当行为的关系检验 | 第182-184页 |
6.3.2 高管政府网络与公司不当行为的关系检验 | 第184-185页 |
6.3.3 企业市场网络与公司不当行为的关系检验 | 第185-186页 |
6.3.4 企业政府网络与公司不当行为的关系检验 | 第186-192页 |
6.4 稳健性检验 | 第192-195页 |
6.4.1 制度建构对网络多元化影响的稳健性检验 | 第192-194页 |
6.4.2 网络多元化对公司不当行为影响的稳健性检验 | 第194-195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95-197页 |
第7章 讨论与启示 | 第197-205页 |
7.1 制度建构与网络多元化建设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197-199页 |
7.1.1 制度建构与高管市场网络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197-198页 |
7.1.2 制度建构与高管政府网络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198页 |
7.1.3 制度建构与企业市场网络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198-199页 |
7.1.4 制度建构与企业政府网络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199页 |
7.2 网络多元化与公司不当行为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199-204页 |
7.2.1 高管市场网络与公司不当行为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199-200页 |
7.2.2 高管政府网络与公司不当行为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200-201页 |
7.2.3 企业市场网络与公司不当行为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201-202页 |
7.2.4 企业政府网络与公司不当行为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202-204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204-205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205-221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205-208页 |
8.2 理论贡献 | 第208-215页 |
8.3 实践启示 | 第215-218页 |
8.4 局限与展望 | 第218-2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21-237页 |
附录 | 第237-23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239-241页 |
致谢 | 第241-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