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一、问题的缘起 | 第10-11页 |
(一) 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 第10页 |
(二) 农村高中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 | 第10-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一) 国内外有关探究式教学的研究 | 第11-12页 |
(二) 我国有关英语探究式教学的研究 | 第12-14页 |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一) 研究的目的 | 第14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 文献法 | 第14页 |
(二) 调查法 | 第14-15页 |
(三) 观察法 | 第15页 |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7页 |
(一) 探究 | 第15页 |
(二) 探究式教学 | 第15-16页 |
(三) 英语课探究式教学 | 第16页 |
(四) 农村高中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高中英语课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分析 | 第17-25页 |
一、高中英语课探究式教学实施的可能性 | 第17页 |
(一)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英语课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可能 | 第17页 |
(二) 高中英语新教材为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契机 | 第17页 |
二、英语课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一)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 第17-18页 |
(二) 实用主义探究教学理论 | 第18页 |
(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8-19页 |
(四)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19页 |
三、高中英语课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 第19-21页 |
(一) 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 | 第19-20页 |
(二)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 第20页 |
(三) 既重教学过程又重教学结果 | 第20-21页 |
(四) 重视全体学生的参与 | 第21页 |
(五) 重视多样化的探究方式 | 第21页 |
(六) 重视多样化的教学评价 | 第21页 |
四、高中英语课探究式教学的过程 | 第21-25页 |
(一) 创设探究情境 | 第22页 |
(二) 提出探究性问题 | 第22页 |
(三) 实施探究活动 | 第22-23页 |
(四) 展示探究结果 | 第23页 |
(五) 反思和评价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农村高中英语课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探讨 | 第25-49页 |
一、研究的设计和说明 | 第25-26页 |
(一) 研究的目的 | 第25页 |
(二) 研究的方法 | 第25页 |
(三)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25页 |
(四) 学校的基本情况 | 第25-26页 |
二、研究的结果和分析 | 第26-49页 |
(一) 农村高中师生对探究式教学的认知 | 第26-34页 |
(二) 农村高中英语课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实施 | 第34-46页 |
(三) 影响农村高中英语课探究式教学实施的因素 | 第46-49页 |
第四章 提高农村高中英语课探究式教学的对策和措施 | 第49-54页 |
一、提高农村高中英语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能力 | 第49-51页 |
(一) 提高农村高中英语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 | 第49页 |
(二) 提高农村高中英语教师创设探究问题情境的能力 | 第49页 |
(三) 提高农村高中英语教师对探究式教学中的自身角色和作用的认识 | 第49-50页 |
(四) 提高农村高中英语教师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的评价能力 | 第50-51页 |
二、提高学生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能力 | 第51-52页 |
(一) 提高学生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 | 第51页 |
(二)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 第51页 |
(三) 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 第51-52页 |
三、摆脱考试制度的束缚 | 第52-54页 |
(一)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 | 第52页 |
(二) 转变学生的学习观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1 | 第59-61页 |
附录2 | 第61-63页 |
附录3 | 第63-64页 |
附录4 | 第64-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