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一、几个典型案例引发的对我国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思考 | 第9-13页 |
(一) 几个典型案例及其引发的思考 | 第9-13页 |
1、案例1 | 第9-10页 |
2、案例2 | 第10-11页 |
3、案例3 | 第11页 |
4、对我国现行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思考 | 第11-13页 |
二、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概况 | 第13-23页 |
(一) 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 | 第13-19页 |
1、关于"精神损害"的术语 | 第13页 |
2、有关精神损害的学说 | 第13-14页 |
3、精神损害赔偿 | 第14-15页 |
4、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概念 | 第15-16页 |
5、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特征 | 第16-18页 |
6、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特征 | 第18-19页 |
(二)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的现状 | 第19-20页 |
1、刑事立法的规定 | 第19-20页 |
2、司法解释的规定 | 第20页 |
3、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实践 | 第20页 |
(三) 国外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现状 | 第20-21页 |
(四) 关于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争议 | 第21-23页 |
1、否定说 | 第21-22页 |
2、肯定说 | 第22-23页 |
三、我国建立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法理依据及其必要性分析 | 第23-30页 |
(一) 我国建立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理依据 | 第23-26页 |
1、否定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理由及分析 | 第23-24页 |
2、对以上否定理由的分析 | 第24-26页 |
(二) 确立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 第26-30页 |
1、顺应国际潮流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 第26页 |
2、符合我国立法宗旨,是维护法制统一的需要 | 第26-27页 |
3、允许附带提起精神赔偿有利于全面保护被害方的权益 | 第27-28页 |
4、避免被害人与犯罪分子非法"私了",有力地打击了犯罪 | 第28页 |
5、是彻底惩罚和改造罪犯的有效手段 | 第28-30页 |
四、构建我国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及几种方法和立法建议 | 第30-37页 |
(一) 构建我国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30-33页 |
1、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义务主体 | 第30-31页 |
2、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 | 第31-32页 |
3、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的确定原则 | 第32页 |
4、计算应遵循的具体规则 | 第32-33页 |
(二) 构建我国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几种方法和立法建议 | 第33-37页 |
1、构建我国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几种方法 | 第33-34页 |
2、构建我国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建议 | 第34-37页 |
注释 | 第37-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作品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