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导论 | 第10-12页 |
一、名人形象遭受侵权使用引发法律纠纷 | 第10-11页 |
(一) 赵本山诉天涯、谷歌公司案 | 第10页 |
(二) 范冰冰诉当代女子医院案 | 第10-11页 |
二、案件评析 | 第11-12页 |
第一章 人格权商品化概念界定与性质分析 | 第12-18页 |
一、人格权商品化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一) 形象权说 | 第12-13页 |
(二) 商品化权说 | 第13页 |
(三) 角色促销权说 | 第13-14页 |
(四) 人格权商品化 | 第14页 |
二、人格权商品化的性质分析 | 第14-18页 |
(一) 商事人格权 | 第15页 |
(二) 知识产权 | 第15-16页 |
(三) 无形财产权 | 第16页 |
(四) 人格权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人格权商品化的理论分析 | 第18-22页 |
一、人格权商品化的劳动理论学说 | 第18-19页 |
二、人格权商品化的自由意志理论 | 第19页 |
三、人格权商品化的符号学理论 | 第19-22页 |
第三章 我国人格权商品化的法律实践现状 | 第22-30页 |
一、人格权商品化的人格权法保护 | 第22-25页 |
(一) 肖像权与人格权商品化 | 第22-24页 |
(二) 姓名权与人格权商品化 | 第24-25页 |
二、人格权商品化的知识产权法保护 | 第25-30页 |
(一) 商标法与人格权商品化 | 第25-27页 |
(二) 著作权法与人格权商品化 | 第27页 |
(三) 反不正当竞争法与人格权商品化 | 第27-30页 |
第四章 国外人格权商品化的法律实践 | 第30-38页 |
一、美国人格权商品化的法律实践 | 第30-33页 |
(一) 公开权的起源 | 第30-31页 |
(二) 公开权的涵义 | 第31页 |
(三) 公开权的保护 | 第31-33页 |
二、德国人格权商品化的法律实践 | 第33-35页 |
(一) 德国人格权商品化的起源与概念 | 第33-34页 |
(二) 德国法中与人格权商品化有关的法律法规 | 第34页 |
(三) 人格标识的财产利益和可转让性 | 第34-35页 |
三、美国、德国法上人格权商品化法律实践评析 | 第35-38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人格权商品化的法律建议 | 第38-42页 |
一、承认标表型人格权具有二元性 | 第38页 |
二、重构姓名权、肖像权等人格权 | 第38-39页 |
三、确立死者人格利益保护 | 第39-40页 |
四、强化对人格利益中经济利益的保护与惩罚性赔偿适用的可能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4页 |
注释 | 第44-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