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论文--野生动物疾病论文

秦岭部分珍稀野生动物芽囊原虫感染情况及种群结构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文献综述第11-22页
    第一章 芽囊原虫研究概况第11-22页
        1.1 形态学和生活史第11-12页
            1.1.1 形态学第11-12页
            1.1.2 生活史第12页
        1.2 分类学及与分子遗传学相关的分子标志物第12-14页
            1.2.1 芽囊原虫分类学第12-13页
            1.2.2 与种系发生研究有关的分子标志物第13-14页
        1.3 芽囊原虫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第14-16页
            1.3.1 亚型特异引物PCR检测(STS-PCR)第14页
            1.3.2 基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RFLP)第14-15页
            1.3.3 高通量焦磷酸测序技术第15页
            1.3.4 实时定量PCR检测技术(Real-time PCR)第15页
            1.3.5 直接PCR后测序法第15-16页
        1.4 芽囊原虫病流行病学研究概况第16-18页
            1.4.1 芽囊原虫病症状第16-17页
            1.4.2 芽囊原虫致病性的体外研究第17页
            1.4.3 芽囊原虫感染的治疗第17-18页
            1.4.3 芽囊原虫的生物标记潜能第18页
        1.5 芽囊原虫的亚型分类研究概况第18-21页
            1.5.1 亚型分布研究概况第19-21页
            1.5.2 亚型研究发展展望第21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1-22页
试验研究第22-44页
    第二章 秦岭珍稀动物芽囊原虫感染情况研究第22-35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2-27页
            2.1.1 材料第22-24页
            2.1.2 方法第24-27页
        2.2 结果第27-32页
            2.2.1 芽囊原虫SSU rRNA基因PCR扩增结果第27-28页
            2.2.2 芽囊原虫PCR产物回收纯化克隆结果第28-29页
            2.2.3 秦岭部分珍稀野生动物芽囊原虫整体感染情况第29-30页
            2.2.4 秦岭地区两个采样点的感染情况第30-31页
            2.2.5 同种动物不同季节的芽囊原虫感染情况第31-32页
        2.3 讨论第32-34页
            2.3.1 秦岭地区野生动物芽囊原虫感染情况第32-33页
            2.3.2 秦岭两个采样点的感染情况分析第33页
            2.3.3 秦岭地区不同季节感染分析第33-34页
        2.4 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秦岭部分珍稀动物芽囊原虫种群结构研究第35-44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5-36页
            3.1.1 材料第35页
            3.1.2 方法第35-36页
        3.2 结果第36-41页
        3.3 讨论第41-43页
            3.3.1 芽囊原虫亚型分布情况第41-42页
            3.3.2 芽囊原虫新亚型分析第42页
            3.3.3 芽囊原虫人兽共患评估第42-43页
        3.4 小结第43-44页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3页
致谢第53-54页
附录第54-55页
作者简介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部分地区PRRSV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与NADC30-like株GP5蛋白的原核表达
下一篇:陕西部分地区犊牛隐孢子虫和蓝氏贾第虫种群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