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论引导研究--以“12·20”深圳滑坡事故为例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绪论第14-30页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与背景第14-16页
    第二节 研究意义与目的第16页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6-27页
        一、关于突发事件的研究第16-20页
        二、关于舆论引导的研究第20-22页
        三、关于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引导的研究第22-25页
        四、关于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引导的研究第25-26页
        五、研究文献述评第26-27页
    第四节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7-29页
        一、议题管理理论渊源第27-28页
        二、议题管理理论内容第28-29页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可能的创新第29-30页
        一、研究方法第29页
        二、可能的创新第29-30页
第一章 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与网络舆论的意涵第30-44页
    第一节 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的特质第30-32页
        一、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的定义第30页
        二、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的特点第30-32页
    第二节 网络舆论的内涵第32-34页
        一、网络舆论概念辨析第32-33页
        二、网络舆论的功能第33-34页
    第三节 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特征第34-38页
        一、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演变阶段第34-37页
        二、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特性第37-38页
    第四节 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的应然模式第38-44页
        一、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的理念第38-41页
        二、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模式的架构第41-44页
第二章 "12·20"深圳滑坡事故中网络舆论引导的实践第44-52页
    第一节 "12·20"深圳滑坡事故的网络舆论演变第44-47页
        一、事件潜伏期第45-46页
        二、事件爆发期第46页
        三、危机蔓延期第46页
        四、事件恢复期第46-47页
    第二节 "12·20"深圳滑坡事故网络舆论引导实践第47-52页
        一、忽视环评报告中的整改提议以及市民投诉第47页
        二、密集召开新闻发布会第47-48页
        三、进行两微平台实时播报第48-49页
        四、分化问责议题第49-50页
        五、应对灾区重建议题第50-52页
第三章 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引导的现状第52-60页
    第一节 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引导的有益探索第52-55页
        一、高层领导诚挚致歉消解非理性声音第52页
        二、信息发布兼具权威性与持续性第52-53页
        三、借助新媒体主流平台推送议题第53-54页
        四、文本内容凸显人文关怀第54-55页
        五、理性宽容负面舆情存在第55页
    第二节 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第55-60页
        一、未能及时识别突发事件议题第55-56页
        二、未能有效传递整改措施第56-57页
        三、未能及时发布调查报告第57-58页
        四、灾情发布主体存在"越位"现象第58页
        五、放任灾难美学第58-60页
第四章 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引导不当的原因第60-67页
    第一节 观念层面第60-61页
        一、过度一致的舆论表达第60页
        二、缺失媒体协作观念第60-61页
        三、忽视受众话语需求第61页
    第二节 制度层面第61-63页
        一、形同虚设的媒体联动机制第61页
        二、权责不明的管理制度第61-62页
        三、偏重事后追究的问责制度第62-63页
    第三节 态度层面第63-65页
        一、事故发生前忽视明显危险源议题第63-64页
        二、事故发生时被动等待指示第64页
        三、事故发生后有意规避责任第64-65页
    第四节 能力与技术层面第65-67页
        一、政府人员危机舆情应对能力不足第65页
        二、舆情预警监测技术有待改进第65-67页
第五章 加强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的思路第67-84页
    第一节 健全网络舆论管理制度第67-72页
        一、细化舆情回应的规范性制度第67-68页
        二、健全舆论引导的程序性机制第68-71页
        三、建立舆论引导的惩戒性机制第71-72页
    第二节 丰富网络舆论引导的策略选择第72-80页
        一、建立责任承担—信息发布议题管理机制第72-76页
        二、加强媒体合作第76-78页
        三、寻求网民给予支持第78-80页
    第三节 创新网络舆论的引导方式第80-84页
        一、培育受众思维第80页
        二、建立和完善网络发言人制度第80-81页
        三、分渠道精准投放信息第81-84页
结语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90页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0-91页
致谢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作为承认的宽容:南非种族冲突的挑战及其理论回应
下一篇:IMC视域下地级市形象传播研究--以嘉兴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