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 第20-2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5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石油销售行业风险防控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 第23-34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3-24页 |
2.1.1 石油销售行业 | 第23页 |
2.1.2 石油销售行业风险 | 第23-24页 |
2.1.3 风险防控与风险治理 | 第24页 |
2.2 石油销售行业风险防控内涵及特征 | 第24-26页 |
2.2.1 石油销售行业风险防控内涵 | 第24-25页 |
2.2.2 石油销售行业风险防控特征 | 第25-26页 |
2.3 石油销售行业风险重点与风险防控管理体系的构成 | 第26-29页 |
2.3.1 石油销售行业风险重点 | 第26-27页 |
2.3.2 石油销售行业风险防控管理体系的构成 | 第27-29页 |
2.4 理论基础 | 第29-34页 |
2.4.1 公共风险治理理论 | 第29-30页 |
2.4.2 政府监管理论 | 第30-31页 |
2.4.3 公共企业理论 | 第31-34页 |
第三章 山东省石油销售行业风险防控的现状 | 第34-46页 |
3.1 山东石油销售行业的基本情况 | 第34-37页 |
3.1.1 区域概况 | 第34页 |
3.1.2 石油经营主体概况 | 第34-35页 |
3.1.3 成品油消费数量走势 | 第35页 |
3.1.4 资源供求情况 | 第35-37页 |
3.2 山东省石油销售行业风险主要表现 | 第37-40页 |
3.2.1 供给风险 | 第37页 |
3.2.2 安全风险 | 第37-39页 |
3.2.3 质量风险 | 第39页 |
3.2.4 竞争风险 | 第39-40页 |
3.3 山东省石油销售行业风险防控体系运行现状 | 第40-46页 |
3.3.1 地方政府层面 | 第40-43页 |
3.3.2 企业自身层面 | 第43-45页 |
3.3.3 社会公众层面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山东省石油销售行业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46-50页 |
4.1 山东省石油销售行业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 | 第46-48页 |
4.1.1 法规政策方面 | 第46页 |
4.1.2 政府监管机制方面 | 第46-47页 |
4.1.3 企业自律方面 | 第47页 |
4.1.4 行业协会及社会公众参与方面 | 第47-48页 |
4.2 山东省石油销售行业风险防控问题成因探讨 | 第48-50页 |
4.2.1 央企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 第48-49页 |
4.2.2 企业自身的利益导向 | 第49页 |
4.2.3 政府监管机制缺失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完善山东省石油销售行业风险防控的对策 | 第50-57页 |
5.1 加强政府监管,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 第50-51页 |
5.1.1 政府的角色 | 第50页 |
5.1.2 健全监督机制 | 第50-51页 |
5.2 理顺央地关系,构建制衡机制 | 第51-52页 |
5.2.1 完善税收体制 | 第51页 |
5.2.2 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 第51-52页 |
5.2.3 完善央企投资地方制衡机制 | 第52页 |
5.3 注重依法治理,加大执法力度 | 第52-53页 |
5.4 强化企业自控,明确主体责任 | 第53-55页 |
5.5 完善社会监督,构建社会治理网络 | 第55-57页 |
5.5.1 社会公众监督 | 第55页 |
5.5.2 社会团体监督 | 第55-56页 |
5.5.3 社会舆论监督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