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3 基本框架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财税支持的理论分析 | 第17-21页 |
2.1 非政府组织概念的界定 | 第17页 |
2.2 社会治理的含义 | 第17-18页 |
2.3 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 第18页 |
2.4 财税支持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2.4.1 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财政支持 | 第18-19页 |
2.4.2 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税收制度 | 第19页 |
2.5 财税支持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5.1 契约失灵理论 | 第19-20页 |
2.5.2 利他主义理论 | 第20页 |
2.5.3 税基定义理论 | 第20-21页 |
第三章 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财税支持的现状 | 第21-33页 |
3.1 支持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法律、政策和制度文件 | 第21-22页 |
3.2 财政支持的基本情况 | 第22-28页 |
3.2.1 财政补贴 | 第22-25页 |
3.2.2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 第25-27页 |
3.2.3 政府的专项资金拨付管理 | 第27-28页 |
3.3 税收支持的基本情况 | 第28-33页 |
3.3.1 企业所得税优惠 | 第28-29页 |
3.3.2 流转税优惠 | 第29-30页 |
3.3.3 其他税收优惠 | 第30页 |
3.3.4 对非政府组织的税务管理 | 第30-33页 |
第四章 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财税支持存在的问题 | 第33-39页 |
4.1 财政支持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3-36页 |
4.1.1 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体系,配套政策不完善 | 第33页 |
4.1.2 财政支持资金不足 | 第33-34页 |
4.1.3 资金来源不稳定,未纳入财政预算体系 | 第34-35页 |
4.1.4 购买标准不够清晰,权责划分模糊 | 第35页 |
4.1.5 缺乏一套成熟的监管评估机制 | 第35-36页 |
4.1.6 购买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出现错位 | 第36页 |
4.2 税收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6-39页 |
4.2.1 税收征收管理滞后失控 | 第36-37页 |
4.2.2 未区分相关商业活动和无关商业活动 | 第37页 |
4.2.3 对企业和个人的捐赠优惠激励机制不健全 | 第37-39页 |
第五章 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财税支持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9-45页 |
5.1 有关非政府组织的法制建设滞后 | 第39页 |
5.2 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财政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 第39-40页 |
5.3 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税收激励机制有待健全 | 第40-41页 |
5.4 非政府组织自身发展存在问题 | 第41-45页 |
第六章 国外财税支持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经验 | 第45-49页 |
6.1 财政补贴 | 第45-46页 |
6.2 免税登记 | 第46页 |
6.3 税收优惠 | 第46-49页 |
第七章 加大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财税支持的思考 | 第49-61页 |
7.1 健全非政府组织法律制度 | 第49-50页 |
7.2 完善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财政激励机制 | 第50-53页 |
7.3 健全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税收激励机制 | 第53-57页 |
7.4 加强非政府组织自身建设 | 第57-61页 |
结语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作者简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