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2-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51页 |
2.1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 | 第13-14页 |
2.1.1 非金属夹杂物分类 | 第13页 |
2.1.2 非金属夹杂物对钢质量的影响 | 第13-14页 |
2.2 气泡去除夹杂物技术研究进展 | 第14-28页 |
2.2.1 钢包吹氩 | 第15-16页 |
2.2.2 中间包气幕挡墙 | 第16-17页 |
2.2.3 中间包弥散微小气泡 | 第17-20页 |
2.2.4 增压减压法 | 第20-24页 |
2.2.5 超声空化 | 第24-26页 |
2.2.6 细小异相 | 第26-28页 |
2.2.7 气泡精炼冶金功能比较 | 第28页 |
2.3 气泡去除夹杂物机理及影响因素 | 第28-40页 |
2.3.1 气泡去除夹杂物机理 | 第29-35页 |
2.3.2 气泡去除夹杂物影响因素 | 第35-40页 |
2.4 气泡析出行为特征 | 第40-49页 |
2.4.1 气泡形核 | 第40-45页 |
2.4.2 气泡长大 | 第45-48页 |
2.4.3 气泡尺寸 | 第48-49页 |
2.5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49-51页 |
2.5.1 研究目的 | 第49-50页 |
2.5.2 研究内容 | 第50-51页 |
3 钢液/(N_2、H_2)过饱和体系中气泡形核热力学分析 | 第51-69页 |
3.1 临界形核状态分析 | 第51-52页 |
3.2 均相形核 | 第52-56页 |
3.3 异相形核 | 第56-59页 |
3.4 气泡形核临界半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9-67页 |
3.4.1 钢液深度的影响 | 第59-61页 |
3.4.2 前期增氮/氢压力的影响 | 第61-64页 |
3.4.3 后期真空处理压力的影响 | 第64-66页 |
3.4.4 钢液表面张力的影响 | 第66页 |
3.4.5 钢液密度的影响 | 第66-6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4 钢液/(N_2、H_2)过饱和体系中气泡析出过程水模型研究 | 第69-81页 |
4.1 实验方案 | 第69-73页 |
4.1.1 设计原则 | 第69页 |
4.1.2 实验装置 | 第69-70页 |
4.1.3 模拟介质 | 第70-71页 |
4.1.4 测量设备 | 第71-72页 |
4.1.5 实验步骤 | 第72-73页 |
4.2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73-80页 |
4.2.1 气泡均相及异相析出 | 第73-74页 |
4.2.2 气泡异相形核核心 | 第74-75页 |
4.2.3 气泡形核长大过程 | 第75-77页 |
4.2.4 气泡形核长大影响因素分析 | 第77-8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5 钢液/(N_2、H_2)过饱和体系中气泡生长动力学分析 | 第81-94页 |
5.1 水/CO_2体系中气泡析出过程 | 第81-87页 |
5.1.1 CO_2气泡形核长大机理 | 第81-82页 |
5.1.2 CO_2气泡长大数值分析 | 第82-85页 |
5.1.3 CO_2气泡长大动力学分析 | 第85-87页 |
5.2 钢液/(N_2、H_2)体系中气泡析出过程 | 第87-92页 |
5.2.1 N_2、H_2气泡析出机理 | 第87-88页 |
5.2.2 N_2、H_2气泡长大数值分析 | 第88-89页 |
5.2.3 N_2、H_2气泡长大影响因素分析 | 第89-9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6 析氮过程钢液中气泡分布研究 | 第94-113页 |
6.1 实验方案 | 第94-97页 |
6.1.1 实验设备 | 第94-95页 |
6.1.2 实验材料 | 第95-96页 |
6.1.3 实验条件 | 第96页 |
6.1.4 实验步骤 | 第96-97页 |
6.2 取样方案与分析方法 | 第97-99页 |
6.2.1 取样方案 | 第97-99页 |
6.2.2 分析方法 | 第99页 |
6.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99-112页 |
6.3.1 气泡形貌 | 第99-100页 |
6.3.2 气泡粘附的夹杂物形貌及成分 | 第100-102页 |
6.3.3 钢锭纵截面气泡分布规律 | 第102-104页 |
6.3.4 钢锭横截面气泡分布规律 | 第104-11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7 增氮析氮过程钢液中显微夹杂物去除实验研究 | 第113-127页 |
7.1 实验方案 | 第113-116页 |
7.1.1 实验设备 | 第113-114页 |
7.1.2 实验材料 | 第114页 |
7.1.3 实验条件 | 第114-115页 |
7.1.4 实验步骤 | 第115-116页 |
7.2 取样方案与分析方法 | 第116页 |
7.2.1 取样方案 | 第116页 |
7.2.2 分析方法 | 第116页 |
7.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116-126页 |
7.3.1 钢中T[O]和T[N]的变化 | 第116-119页 |
7.3.2 钢中夹杂物数量及面积分数的变化 | 第119-120页 |
7.3.3 钢中T[O]去除率 | 第120-123页 |
7.3.4 钢中夹杂物去除率 | 第123-126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26-127页 |
8 结论及创新点 | 第127-130页 |
8.1 结论 | 第127-128页 |
8.2 创新点 | 第128-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39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第139-14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