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8-9页 |
2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2.1 唐代南方青瓷发展概述 | 第9-10页 |
2.2 景德镇唐代制瓷业概况 | 第10-12页 |
2.3 越窑和洪州窑简介 | 第12-13页 |
2.3.1 越窑 | 第12页 |
2.3.2 洪州窑 | 第12-13页 |
2.4 越窑、洪州窑青瓷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2.4.1 田野考古学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2.4.2 陶瓷科技考古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2.4.3 古代社会经济史层面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2.5 课题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3 乐平南窑青瓷组成配方同兰田窑、越窑、洪州窑的对比分析 | 第18-37页 |
3.1 乐平南窑青瓷的EDXRF分析 | 第18-22页 |
3.1.1 方法简介 | 第18页 |
3.1.2 样品与实验 | 第18-19页 |
3.1.3 测试结果 | 第19-22页 |
3.2 与景德镇兰田窑青瓷胎、釉组成配方的对比分析 | 第22-26页 |
3.2.1 与兰田窑青瓷胎体组成配方的对比分析 | 第22-23页 |
3.2.2 与兰田窑青瓷瓷釉组成配方的对比分析 | 第23-26页 |
3.3 与越窑、洪州窑青瓷胎、釉组成配方的对比分析 | 第26-36页 |
3.3.1 与越窑青瓷胎体、瓷釉组成配方的对比分析 | 第27-32页 |
3.3.2 与洪州窑青瓷胎体、瓷釉组成配方的对比分析 | 第32-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乐平南窑青瓷与越窑、洪州窑的器型及装烧工艺的对比分析 | 第37-48页 |
4.1 乐平南窑与越窑器型及装烧工艺的对比分析 | 第37-43页 |
4.1.1 与越窑青瓷典型器物的比较 | 第37-39页 |
4.1.2 与越窑青瓷装烧工艺的比较 | 第39-43页 |
4.2 乐平南窑与洪州窑器型及装烧工艺的对比分析 | 第43-47页 |
4.2.1 与洪州窑青瓷典型器物的比较 | 第43-45页 |
4.2.2 与洪州窑青瓷装烧工艺的比较 | 第45-4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5 唐代南方社会经济背景下的乐平南窑青瓷考察 | 第48-60页 |
5.1 唐代南方(江西)地区社会经济背景 | 第48-53页 |
5.1.1 自然地理环境 | 第48-49页 |
5.1.2 政治区划 | 第49-51页 |
5.1.3 农业工商业发展 | 第51-53页 |
5.2 乐平南窑兴起的原因初探 | 第53-56页 |
5.2.1 地理位置及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 第53-54页 |
5.2.2 农工商并重思想及禁铜政策的影响 | 第54-55页 |
5.2.3 同其他地区商品经济交流的影响 | 第55-56页 |
5.3 乐平南窑衰落的原因初探 | 第56-59页 |
5.3.1 制瓷中心区域的转移 | 第56-57页 |
5.3.2 唐末社会不稳定与战争的影响 | 第57-59页 |
5.3.3 税收加重对制瓷业的影响 | 第5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6 结论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硕士毕业生信息表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