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预防职务犯罪立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3页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9页
    1.2 研究现状第9-11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本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1-13页
第2章 预防职务犯罪相关基础理论第13-18页
    2.1 预防职务犯罪相关理论概述第13-16页
    2.2 预防职务犯罪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第16-18页
第3章 域外预防职务犯罪立法的经验与启示第18-21页
    3.1 美国第18页
    3.2 日本第18-19页
    3.3 新加坡第19-21页
第4章 预防职务犯罪立法必要性与可行性第21-26页
    4.1 预防职务犯罪立法的必要性第21-23页
        4.1.1 有利于从根源上治理反腐败问题第21-22页
        4.1.2 是事后惩治的必然延伸和有效补充第22-23页
        4.1.3 有利于推进法治化建设的进程第23页
    4.2 预防职务犯罪立法的可行性第23-26页
        4.2.1 立法的理论条件已成熟第23页
        4.2.2 立法的实践基础已具备第23-24页
        4.2.3 域外的相关立法经验可借鉴第24-26页
第5章 我国预防职务犯罪立法的现状与不足审视第26-32页
    5.1 我国预防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概况第26-28页
        5.1.1“廉政合同”问题第26-27页
        5.1.2 预防网络建设方式第27页
        5.1.3 打击不力现象 ——影响预防效果的重要因素第27-28页
        5.1.4 领导批示与上级督办现象第28页
    5.2 我国职务犯罪呈现出严重化的态势第28-30页
    5.3 我国目前在预防职务犯罪立法方面的不足之处第30-32页
        5.3.1 缺乏预防职务犯罪的专门法律第30页
        5.3.2“重打击、轻预防”现象较为严重第30页
        5.3.3 刑法体系设置比较不合理第30-31页
        5.3.4 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缺乏程序保障第31-32页
第6章 关于预防职务犯罪立法的思考第32-37页
    6.1 立法的基本框架第32-35页
        6.1.1 立法宗旨第32页
        6.1.2 指导方针和立法依据第32-33页
        6.1.3 基本原则第33页
        6.1.4 主体、客体、内容第33-34页
        6.1.5 法律责任第34页
        6.1.6 工作原则第34页
        6.1.7 条文结构第34-35页
    6.2 预防职务犯罪法的相关配套措施第35-37页
        6.2.1 机构设置第35页
        6.2.2 信息库机制的建设第35页
        6.2.3 衔接好预防立法与刑事立法第35-37页
结论第37-39页
参考文献第39-42页
致谢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王某轻微暴力致金某死亡犯罪定性研究
下一篇:县级政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问题研究